第31章 卖刺绣(二)[第3页/共7页]
娘对小娘子说:“小娘子,全汴京你找不到第二个在卷轴上绣山川的人。这幅卷轴是我女儿在丝绸上绣的,这类丝绸比较宝贵,本钱比较高,你能不能再加半两银子?”
我谨慎翼翼地拿着竹筒走路,恐怕竹筒里的水洒了。不一会儿,我就走到了摊位前。召南见我来了,立即起家,向我走来,接过竹筒。菩提树下站着一名个头比较高,皮肤偏黄,头戴玄色斗笠,穿戴灰色长衫,长衫上有好几个补丁,布鞋,腰上挂着一把葵扇的老丈。老丈站在树下渐渐地摇着葵扇,树旁放着一个麻袋。
我说:“我家没有保藏过古画,阿爹客岁买过一幅山川画挂在书房。这些刺绣都是我按照山川画窜改刺绣的。”
我们走到之前摆摊的银杏树下,摊位已经被别人占了。有和尚敲着铜钵报时:“未时到。”我们重新找了个摊位,在菩提树下摆摊,娘把木桶从箩筐里拿出来,她把水囊,葫芦装进木桶,然后反扣两个箩筐。
召南问:“姜大娘,那预订清容卷轴的人,甚么时候来取刺绣呢?”
“是画家郭熙画的。”我说。
“不是,国子监的太门生和书院的学子,他们平时穿红色圆领宽袖襕衫,襕衫边沿和横襕皆为青色。”头戴山口冠的小娘子耐烦解释。
娘说道:“我之前报了代价,郭郎还说你的刺绣代价卖低了。”
娘笑眯眯地说:“老妇叫姜大娘,我女儿本年十八,召南是她的朋友,本年十九,你们三人的年纪相差不大。”
围观的游人说:“没想到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担水禅师,竟然是个见多识广的人!”
娘指着一个箩筐对召南说:“召南,来坐吧,你陪清容走了那么远的路,都没如何歇息过。”
有位身材高挑,束发,头戴山口冠,画淡妆,穿戴青色抹胸,红色印花褙子,粉色印花裙子的小娘子手拿装着荔枝的竹篮,耐烦地说:“他们穿得不太一样,我听我爹说,等候任职的进士,国子监,州县的读墨客,都会穿戴红色襕衫。等候任职的进士,头戴玄色展脚幞头,耳边戴花,穿红色圆领宽袖襕衫,襕衫领口,衣衿,袖口边沿,横襕都是玄色。”
召南仓猝说:“清容,你预估的价位低了,这么长的刺绣,起码要按三两银子往上报。”娘接着说:“我们先喊个四两银子,再渐渐贬价。”
召南把熟水一饮而尽,她手上拿着空竹筒,树下那位老丈向我们走来,他向我们作揖,我们也作揖回礼。老丈问召南:“小娘子,你这空竹筒还需求吗?”
郭忠维从衣袖里取出二两白银递给娘,我说:“娘,这幅刺绣代价卖高了。”
召南筹办起家,我说:“召南,你在这里歇息下吧,我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