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也说 - 别看2222,

别看2222,[第2页/共7页]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朝(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落拓糊口,前期多悲叹出身,情调感慨。情势上善用白描伎俩,自辟路子,说话清丽。论词夸大协律,崇尚高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保存未几,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分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逸。先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97篇诗文 ? 647条名句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本籍山西祁县,唐朝墨客,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赏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墨客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首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梵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驰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42篇诗文 ? 893条名句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当代驰名的哲学家、思惟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惟的集大成者,后代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当代驰名法家思惟的代表人物。? 20篇诗文 ? 688条名句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期间哲学家、思惟家、教诲家,是孔子以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鼓吹“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惟,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担当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谈吐着作收录于《孟子》一书。此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18篇诗文 ? 256条名句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谓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录老子出世于楚国 或陈国 。中国当代思惟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初创人和首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玄门尊为鼻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以为李姓鼻祖。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着《品德经》。老子传世作品《品德经》(又称《老子》),是环球笔墨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 6篇诗文 ? 29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