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农学人才宋应星[第1页/共3页]
听到这话,范景文、史可法互视一眼告了一声后便退出了御书房。
崇祯手里拿着奏章,头也不抬随口叫道:“宣他出去。”
跟着王承恩的声音落下,朝臣们已然重视到明天的朝会多了五人,这不免让殿上衮衮诸公多了些猜忌。
本身这个锦衣卫批示使说得好听,是正三品大官,实在就是天子的虎伥、喽啰,到哪都不被人喜,还要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干活。
“朕偶尔传闻江西宜县县学有个叫宋应星的教书先生在农学一道上很有研讨。”
听到崇祯的话,骆养性不免有些惊奇,这个宋应星究竟是何许人也,一介草民,竟能得陛下亲身召见。
“好……!两位爱卿能有如此格式,朕心甚慰。”
“准奏。”
史可法见范景文表态,随即跟着一躬身:“微臣设法与范大人分歧,只要陛下的鼎新对我大明无益,微臣必尽力支撑。”
崇祯内心想着,随而叮咛道:“既然入京了,朕天然是要见上一见。”
“老奴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便快步而去。
“不必多礼了,你有甚么事?”
“好好好……先生快快请起。”崇祯嘴上说着,脑筋里倒是在想着如何安排宋应星。
“微臣,有本奏。”
“草民谢陛下隆恩。”
“朕欲想让宋先生入朝为官,向我大明百姓传授推行农耕知识,不知宋先买卖下如何,可否情愿?”
“回禀陛下,陛下先前让微臣找的宋应星已到京师,陛下是否召见。”
忍不住在心中嘀咕,这宋应星真是走了狗屎运,从一个教书先生一介草民一跃成了大明户部郎中。
“草民情愿……草民情愿……,草民愿将毕生所学全数授受于民。”
跟着几人分开,崇祯重新拿起奏章,不由的说了一句:“明天还真是双喜临门,大明的鼎新就从明天开端吧!”
王承恩话音刚落,户部尚书蒋德璟随即迈步而出。
“老奴遵旨。”
崇祯看到迈步而出的蒋德璟,仿佛想到了甚么,不自发的抽动了一下嘴角。
“草民宋应星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千万岁。”
可现在这个毕生寻求的心愿,天子给了他机遇,他又怎能不冲动。
骆养性内心嘀咕着答允了一句后,便夺门而去。
实在鼎新调兵轨制乃至更多的细节,崇祯早已在内心酝酿已久。
“陛下,骆养性求见。”
获得准允,蒋德璟这才一躬身接着道:“陛下是否受意工部到登州开设大型船厂,打造战船。”
“先生既愿入朝为官今后就不必再称草民了,朕现在就封你做户部郎中,今后专管农耕。”
固然崇祯说不必多礼,但骆养性还是躬了躬身。
王承恩应了一声,随而一甩手中拂尘对宋应星叫道:“宋大人,跟咱家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