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陆放翁[第1页/共3页]
厥后陆游连续做了江西常平提举,知严州,军火少监,礼部郎中,同修国史,秘书监,编修国史其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大力赞美和支撑,赐与各种合作,并应韩侂胄之请,为其作记题诗,鼓励韩侂胄抗击外侮,为国建功。
公元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插手锁厅测验(现任官员及有爵位者的进士测验)的初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将陆游列为第一,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第二,秦桧大怒,将气撒在主考官陈子茂身上。
但不久恰好出了不测。当时赵眘信赖建王府旧人龙大渊、曾觌,很多大臣都出言劝谏,且都遭到惩罚,陆游也不例外,他劝“知枢密院事”张焘道:“龙大渊、曾觌培植私党,靠近陛下,勾引圣听,张公本日不说,今后怕是赶都赶不走他们!”
公元1154年,陆游插手礼部进士复试,秦桧明白唆使主考官不得登科陆游。是以陆游并未获得进士资格。并且而后陆游被秦桧嫉恨,宦途也不顺畅。
赵眘一朝,政治较腐败,社会较稳定,经济较发财,文明较繁华,呈现了较多文明大咖,比如前文所述的辛弃疾,另有陆游、杨万里、朱熹、张栻、陆九渊等等。我们在此做一个扼要先容。
赵眘很惭愧,问张焘:“爱卿从何得知这事?”
有宫内内侍买北方珍玩进献赵构,陆游进言劝谏赵构“小臣不体圣意,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不准。”又应诏上疏:非宗室外戚,即便有功劳,也不能封王!能够说到了赵构内心,故而陆游被升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公元1164年,陆游被贬为安康通判,第二年,调任隆兴府通判(江西南昌)。这时因为张浚主持北伐失利,有人进言陆游“交友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夺职了陆游的官职。
公元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保举陆游为锦城参议。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南宋主和权势诽谤陆游“不拘礼法”、调侃他“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夺职。陆游就在杜甫草堂四周浣花溪畔斥地菜园,躬耕于蜀州。公元1176年,陆游为回应主和派进犯他“颓放”、“狂放”,陆游干脆自号“放翁”,停止反击。这就是陆放翁的由来。
公元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干办公事。王炎拜托陆游草拟摈除金人、光复中原的计谋打算,陆游作《平戎策》,提出“光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储粮食、练习兵士,有力量就打击,没力量就恪守。”可惜的是朝廷并未采取。
陆游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