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想起故人[第2页/共3页]
道长接着说道:“其二,据传,金代的奉符县令吴侃与其母王氏,心胸善念,向岱庙敬献了九块小巧石,安排于这池内及四周。
说罢,还悄悄捅了捅乾隆的胳膊,眼中尽是调侃。
永琰此言一出。
永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接着又问:“那第二种说法呢?”
乾隆负手安步在这千年古刹当中,尽显帝王的严肃与安闲。
赵国璘为官时,刚正不阿,才情敏捷,为朝堂、为百姓支出诸多心力。
永琰听得出神,小脑袋里仿佛在尽力设想着两位阁老讲学的场景,忍不住又问:“那他们都讲些甚么呀?”
他们来到一处开阔之地,面前呈现一方清池,水面波光粼粼,好像一面庞大的镜子,倒映着周边的亭台楼阁和葱茏树木。
人间万物皆有灵性,或许这阁老池里,还真的有,我们未知的奇妙存在呢。”
乾隆缓缓踏入这片熟谙的六合,脚步不自发地慢了下来。
永琰眨巴着大眼睛,猎奇心爆棚,扯了扯乾隆的衣袖,奶声奶气地问道:“阿玛,你是想起了甚么故交吗?
犹记得那次,朕前来岱庙祭奠,诸多事件庞大,急需赵国璘的智谋互助,便差人请他伴随。
萧云也微微动容,世人围在阁老池边,仿若能透过这一方池水,瞧见那段尘封的汗青旧事。
说罢,他抬手遥指泰山方向,仿佛能顺着那看不见的暗渠,溯源至泉水的肇端之处。
在这里产生过甚么故事呀?”
他抬头望向天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种故地重游之感涌上心头。
他们学问赅博,品德高贵,对儒家典范有着独到的观点,常常引得浩繁学子慕名前来聆听教诲。
他先是蹦蹦跳跳地靠近阁老池,蹲下细瞧,水中鱼儿穿越,搅起圈圈波纹,阳光穿透池水,闪动的光斑仿若细碎金鳞。
朕常常想起,心中便感慨万千呐。”
他们的言行举止,皆为世人表率,被尊称为‘阁老’,久而久之,这池子便是以得名。”
乾隆并未直接答复,而是将目光投向一旁的道长,“这就要请道长,为之解惑了。”
“阿玛,这里可驰名字?”永琰仰开端,天真地问道,稚嫩的声音在这安好的空间里格外清楚。
教诲学子们要心胸天下,做一个有品德、有学问、有担负的人。”
他目光通俗,望向池水深处,仿若真能穿透这澄彻水面,窥见那奥秘未知。
“阿玛,为甚么叫阁老池啊?有甚么典故吗?”永琰眨了眨眼睛,满脸迷惑,诘问道。
夏季的岱庙,喧闹而持重,古木参天,阳光透过枝叶的裂缝,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
此时,永琰仿若发明新大陆普通,猛地站起家,扬起尽是稚气的面庞问道:“那这池子里的水是从那里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