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娱乐 - 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 - 第79章 求和之声

第79章 求和之声[第1页/共2页]

但是,主张乞降的大臣们却并不认同主战派的观点,他们纷繁站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辩驳。此中一名言辞较为锋利的大臣,振振有词地说道:“现在都甚么时候了,还在讲甚么庄严声望?莫非保住我朝高低统统人的性命,保护住这万里江山,不是更加首要之事吗?若现在不乞降,安禄山一旦攻破都城,我们统统人都将性命不保,沦为阶下囚,到当时,所谓的庄严又在那里?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恰在此时,主战派的大臣们如同被扑灭的火药桶,刹时发作。他们常日里就对叛军的行动义愤填膺,现在听闻乞降之议,更是怒不成遏。只见一名身材魁伟、满脸虬髯的主战大臣,气得满脸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大步向前,双手握拳,大声疾呼道:“陛下,千万不成啊!割地赔款此等行动,的确是将我大唐的庄严与声望踩在脚下肆意踩踏!我堂堂大唐,历经数代先皇的开疆拓土、励精图治,怎能向一个小小的叛军低头逞强?此例一开,今后我大唐在天下人面前,另有何颜面安身?”

“陛下所言极是!” 另一名文官模样、眼神果断的主战大臣也紧接着拥戴,声音中带着几分痛心疾首,“陛下,若本日我们挑选乞降,那天下百姓将会如何对待我朝?我大唐的江山社稷又将置于何地?今后的汗青,又会如何誊写我们这一段热诚的过往?”

在这风雨飘摇、内忧内乱交叉的绝境当中,大唐朝廷仿佛一艘在惊涛骇浪里摇摇欲坠的破船,随时都有颠覆的伤害。一些大臣在这般困局下,已然黔驴技穷,无法之下,提出了向安禄山乞降这一在他们看来或许能挽救危局的建议。他们心中暗自思忖,眼下大唐海内宫廷混乱不堪,物质匮乏到了顶点,百姓与兵士糊口困苦;朝外安禄山的叛军如澎湃潮流般压境,那势头锐不成当。在此景象下,若与安禄山正面硬刚,无疑是以卵击石,绝无胜算。倒不如临时勉强责备,通过割让部分地盘、赔付大量金银财宝,调换一时的战役喘气之机,待今后机会成熟,再图谋反击。

“让朕再想想,你们都别吵了!” 李隆基心烦意乱地挥了挥手,声音中带着几分怠倦与无法。大臣们见状,这才勉强温馨下来,但他们内心都明白,这个决定关乎大唐的存亡存亡,不管挑选哪一方,都意味着要承担难以估计的庞大风险。而现在的李隆基,已然站在了运气的十字路口,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因为局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每担搁一刻,大唐的危急就加深一分。

李隆基坐在那意味着至高权力的龙椅上,看着下方吵作一团的大臣们,心中好似十五个吊桶打水 —— 七上八下,纠结万分。他不得不承认,主张乞降的大臣所言确有必然事理,现在局势万分危急,乞降或许真能在短时候内减缓面前的危急,为大唐博得一线朝气。但主战派大臣们的话一样在理,割地赔款,这无疑是对大唐光荣的玷辱,是对祖宗基业的轻渎。身为大唐天子,他的庄严与颜面又该置于那边?何况安禄山野心勃勃,贪婪成性,谁能包管他拿了地盘和财帛后,就会信守承诺,乖乖退兵,今后不再进犯?万一他得寸进尺,今后提出更多过分、在理的要求,那大唐岂不是要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