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樊城危局待解 荆州各方筹谋[第3页/共5页]
侍从们赶快上前扶住,他摆了摆手,强撑着身材,有气有力地问道:“说说吧,现在该如何?”
马良这时出列,面露忧愁之色,说道:“主公,江夏迩来蠢蠢欲动,襄阳现在只剩两万守军……”
蔡瑁也是很有见地之人,深知樊城的首要性,立即拥戴道:“主公,本次袁术出兵七万余众,袁军皆是精锐,再加上樊城方才败北,想要守住樊城,起码需求五万人马。恳请主公马上援助。”
在襄阳,信使们带着刘表的求援信别离踏上前去董卓、孙坚及曹操处的路途。前去董卓处的信使深知此行艰巨,董卓为人残暴多疑,可否承诺出兵援助还是未知数。但他任务在身,不敢有涓滴担搁,日夜兼程,饿了就啃口干粮,累了就在马背上打个盹儿。一起上,他穿越山川河道,路过荒村野店,心中只要一个动机,尽快将求援信送到董卓手中。
那兵士这才回过神来,缓缓拿起家边的兵器。
在襄阳,刘表固然安排好了援助樊城的事件,但心中仍忧心忡忡。他在宫殿中来回踱步,时而停下,凝睇着墙上的荆州舆图,思虑着各方权势的反应。他深知,此次求援董卓、孙坚和曹操,成败与否关乎荆州的存亡。若三方中有一方情愿出兵互助,那荆州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若三方都回绝,那荆州将面对庞大的危急。他暗自思忖,董卓向来贪婪,或答应以许以一些好处;孙坚野心勃勃,说不定会趁机提出一些前提;曹操心机周到,又会作何筹算呢?刘表越想越焦炙,却又只能等候各方的回应。
本来王威出战前,曾详细地将本身出战的启事和打算报给襄阳,文聘等人当时都很支撑,谁能推测最后竟落得这般结局。
蒯良却缓缓摇了点头,说道:“自古守襄必守樊,樊城一丢,袁术只要聚兵樊城,我等就只能在襄阳重兵以待,如何能说无用呢?”
张允在夺命的飞奔,没有一丝逗留。他伏在马背上,风声如利刃般在耳边吼怒,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不竭滚落,早已浸湿了后背的衣衫。固然身为水军副都督,常日里惯于在江上纵横驰骋,批示水军战船如臂使指,但此时身处陆地,面对这兵败如山倒的绝境,他那逃命的本领却发挥得淋漓尽致。胯下的那匹马仿佛也感遭到仆人深深的惊骇,四蹄如疾风骤雨般飞踏,一起扬起滚滚灰尘,好似一条黄龙在大地上翻滚。
王威但是刘表的亲信,当年陪着刘表一同入荆州的老臣,一心为刘表着想才策动这一战,若不是如此,以他的谨慎,断不会等闲同意出战。
另一边,蒯越带领的四万救兵踏上了援助樊城的征程。雄师浩浩大荡地前行,军旗猎猎作响,兵士们法度整齐,却又带着一丝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