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袁绍献谗计,董卓掌大权[第2页/共5页]
因而,张让等人捏造了何太后的圣旨,派人前去召何进入宫。何进接到圣旨,虽心中略有疑虑,但仍以为是太后转意转意,便毫无防备地进宫。刚踏入宫门,埋没在暗处的寺人们一拥而上,将何进团团围住。何进还未反应过来,一把利刃便刺进了他的胸膛。他瞪大双眼,满脸的难以置信,终究缓缓倒下,鲜血在冰冷的空中上伸展开来。
中平六年(189)八月,何进自发机会已到,再次进宫面见何太后,言辞更减轻烈地要求尽诛诸寺人。他声泪俱下,痛陈寺人之害,试图打动何太后。但是,他并未发觉到,中常侍张让、段珪等寺人早已安排人手,在暗处偷听他们的说话。
至天明,东方的天空出现鱼肚白,怠倦不堪的少帝等人终究看到了但愿。此时,远处灰尘飞扬,两支军队奔驰而来。本来是袁术和董卓各自带兵赶到。袁术骑在高头大顿时,神采焦心,一心想着能率先赶到少帝身边,立下护驾大功。
中平六年(189)七月,炽热的暑气覆盖着洛阳城,而朝堂之上的氛围,却如暴风雨前的压抑沉闷。大将军何进,在获得一系列权力斗争的胜利后,本觉得能稳坐朝堂,掌控大局,却未曾推测,寺人权势如同盘根错节的波折,还是毒手难除。
袁绍带领兵士如猛虎般突入宫中,见寺人便杀。寺人赵忠等人猝不及防,被袁绍的兵士斩杀。张让、段珪等见势不妙,仓猝挟制少帝刘辩,连同太后及陈留王刘协仓促出逃。袁绍等人乘胜追击,封闭宫门,展开了一场对寺人的大洗濯。宫中惨叫连连,寺人们四周逃窜,却无处可躲。这一场殛毙,死者多达二千余人,东汉以来猖獗近百年的寺人个人,在这场血腥的抵触中,几近毁灭。
侍御史郑泰也赶来劝谏:“大将军,天下初定,百姓巴望安宁。董卓之军,军纪疏松,一旦入京,烧杀劫掠在所不免,必将引发民愤。并且,四方豪杰若见董卓因进京而获权势,恐怕会纷繁效仿,届时天下大乱,汉室危矣!请大将军三思啊!
何太后端坐在凤椅之上,神采略显踌躇。她轻抚鬓角,缓缓说道:“兄长,寺人在宫中奉养多年,也有其可用之处。何况突然免除如此浩繁寺人,恐生变故,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何进心中焦心,却又不便强行劝说,只能无法辞职。
散朝以后,董卓回到本身的府邸,心中仍在思考着如何进一步稳固本身的权力。此时,他的谋士李儒前来求见。李儒,身材苗条,眼神中透着一股夺目与滑头。他走进大厅,向董卓行了一礼,然后说道:“主公,现在您虽已把握大权,但洛阳城中,另有何进旧部二十余万兵马,若不加以收伏,恐为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