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挽民不挽明[第4页/共5页]
弥补一句,今后能够分歧了。
“袁大人!二十万两银子,都是将士们拿命换来的,不知多少家孤儿寡母等着这银子糊口,一文也不能少!”
袁应泰边说边推开鸭舌羹,暴露讨厌之色。
“刘总兵,本官此行,首要还是为核验军功,圣旨要等司礼监王公公派人来宣读。”
每人面前的菜肴都是独一无二。
“刘总兵大肆搏斗外番,连叶赫降兵都不放过,还杀了几千科尔沁人,不顾朝廷法度,杀人如麻,便是白起再世,也不及啊。”
有点像后代的自助餐。
不过在康应乾的点拨下,他还是遵循宦海端方,包了个两百两的红包给经略大人。
一向没说话的袁应泰扭了扭肥硕的身子,昂首望向刘招孙,他本来就小的眼睛眯成一条线。
“浑河血战,开原军、标虎帐、浙兵、川兵、辽镇伤亡靠近两万。”
张铨见有人开口为熊廷弼说话,顿时髦抖擞来:
袁应泰倒很有骨气,退守辽阳,后金兵攻入城中后,他身佩官印宝剑,在辽阳东北看花楼自缢而死。
出身陕地的袁应泰抿了口鸭舌羹,眉头微皱,像美食批评家那样,将筷子悄悄放下,批评道:
刘招孙的呈现,让两个寺人之间的斗争更加狠恶。
汗青上,袁应泰不顾部下劝止,放蒙古降兵入城,厥后被后金里应外合,破了沈阳。
刘招孙拍案而起,争锋相对:
刘招孙惨淡道:
世人嗅到火药味道,都不敢接话。
“下官在辽东亲眼所见,熊经略食不重味,除了官服,连锦衣都没几件,不知这些谎言,是哪个言官胡说的。”
两个柔滑欲滴的伶人唱起了弋阳腔昆曲,仿佛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十一月初八这天,刘招孙率康应乾、邓长雄、王二虎等开原首要人物,在七星楼宴请经略袁应泰、监军何廷魁、崔儒秀、御史张铨等人,正式给他们拂尘。
想到战兵的军饷又被花去一笔,刘招孙不由感受肉痛。
宿世脾气本就刻薄,每当看到部下士卒冻馁,再看看还没凑齐的饷银,天然舍不会去这些处所华侈。
康应乾赔笑道:
袁应泰不睬会刘招孙,瞟了眼前面肝火冲冲的邓长雄和王二虎。
刘招孙冷冷望着袁应泰。
袁应泰等人当日便进驻沈阳城中,住到了原辽东经略官邸,标虎帐两千人驻扎于南门瓮城。
熊廷弼在辽持法严,部伍整肃,袁应泰以宽矫之,用兵非其所长,打算颇疏。(1)
花炊鹌子、鸡舌羹、鹿肚酿江瑶、鸳鸯煎牛筋、菊花兔丝、爆獐腿、姜醋金银蹄子。
熊廷弼离职后,朝廷派他经略辽东,是朝廷用人的一大失误。
“诸位大人身负皇恩,既然来了,便请抓紧核验军功,给将士们发放抚恤。三万多颗首级赏银临时不要,抚恤银总计二十万两,还请尽早发放,以免将士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