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平壤大捷[第1页/共4页]
枪声噼啪,炮声隆隆,弹片飞散,震耳欲聋。冲锋飞腾,朝军困守,困兽犹斗,一片杀声。勇者勇矣,时跑时停,尸横遍野,线膛称雄,齐军壮哉!
线膛枪并不是齐国人的发明。早在15世纪末期,就有膛线的火器就已经在欧洲呈现,崇高罗马帝国天子马克西米利安就利用过带有膛线的火绳枪。
一队队火铳兵扛着新式火铳,在各营营官、把总的批示下,迈着整齐法度向七星门城墙推动。
他们手中的兵器,不管射程还是火力,都不能与齐军同日而语。
因为定装弹药的提高,齐军炮兵的火炮发射法度,获得大大简化,刷膛、装填弹药、捣实、支好炮架、对准、燃烧,发射。射速天然就更快。
按照太上皇的说话,直线膛线的射击有助于进步精准度,使得射击更加稳定,较深的膛线结果更好。
按照工坊实验记录:“(着花弹)弹子即必炸开,弹内之药,用磺较多,能够横击一二百步,其弹子炸成碎铁,与内贮之铁棱,皆可横冲直撞,穿肌即透,遇物即钻,一炮可抵十数炮之用。”
“报!第一兵团已度过大同江,到达城下,是否当即攻城?”
“打击!”
朝军各式火炮的射速,大抵处于万历四十七年开原军插手异化战役前的程度。
不过螺旋形的膛线,倒是刘招孙第一个发明的。
朝军前膛装滑膛炮(红衣炮)装填弹药法度庞大,发射炮弹频次低下。
和前代(27式燧发枪)比拟,31式燧发枪采取线膛技术,火枪射程晋升至五百米,精度大大加强。
麋集的炮弹砸在七星门主城墙上,城头木石乱飞,偶尔有一两枚着花弹落在垛口前面的守甲士群中,驰驱狂呼的思密达顿时化作春泥更护花。
武定天子得知此事,重赏两人,承诺宋应星茅元仪两人归天后,能够和康应乾乔一琦一样,入太庙。
总之,齐军重型炮射速是朝军的10倍摆布。
但是,在齐军绝对炮火上风面前,朝鲜人非论连寨还是棱堡,都没有太粗心义。
一枚炮弹精确击中七星门前耸峙的箭楼,重达十斤的铁球穿过面前狼籍的箭雨,直接在箭楼木板上砸出个碗口大小洞穴,接着,数以百计的霰弹如一堵墙般砸向箭楼,将正在张弓射箭的思密达弓手顿时被打成筛子,如落叶坠地。
得益于工坊研发的可靠的延时引信,能够包管炮弹以平直弹道发射并且不轻易被引爆。炮弹为利用木质弹托的中空圆形炮弹。
此时牡丹峰炮兵已被齐军器炮完整压抑,朝鲜守军在七星门上摆放的佛朗机炮大将军炮,能力有限,并且大多数炮手在齐国战兵打击前,就已经将炮弹打了个七七八八,用来对于填壕炮灰。
疆场变得更加血腥,成为一边倒的大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