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平壤大捷[第3页/共4页]
一队队火铳兵扛着新式火铳,在各营营官、把总的批示下,迈着整齐法度向七星门城墙推动。
~~~~~~
《海国图志》中有朝军器炮发射过程的记录:“将炮门掩闭,用湿透炮刷子扫净炮膛,然后下药,用木棍送入炮膛,次下弹子,又用扎就麻球,如膛口大小塞入膛内使药不四泄,弹出有力。装毕再放,放毕如前法挽回,再装连发。四五炮后,须少停半晌,以防炮身透热”。
朝鲜在佛朗机人以及幕府的指导下,完成了军事体系下的野战筑垒——平壤系阵城,也就是所谓连寨,工匠们将黏土和树根绞合在一起制墙,砌出的墙和石头一样硬,坚不成摧。
此时两边火炮款式及机制道理基秘闻同,都是前膛装滑膛炮,仍旧属于以黑火药做发射药的前膛装滑膛期间。
“红毛夷也要帮朝鲜?”
齐军器炮在形制构造上,已经实现标准化,得益于工坊的火炮技术进步,炮营现在炮管较长而弹道低伸的加农炮、炮管适中而弹道较曲折的榴弹炮、炮管较短而弹道曲折的陆上用臼炮。
停止东征朝鲜时,作为全军精锐,第一兵团火铳兵已经全员换装最新式线膛枪。
十一月十五日辰时,万道金光撕碎了覆盖平壤城上空的重重迷雾,城下万物终究清楚地呈现在西城城头朝军面前。大齐兵士黑压压如乌云般簇拥过来,伴随此中的另有齐军的杀手锏:各种火箭。
太初元年以来,齐军的火炮和火枪技术,可谓一日千里,当然,朝鲜人也不差,他们的军事技术进步首要表现在防备工事上。
传闻,部分练习有素的偷袭手能够用31式来压抑三百步外的虎蹲炮和大将军炮。
伴随阵阵沉闷的爆炸声,牡丹峰山腰位置升起一团团橘红色的蘑菇云,装满黏稠石油火药的火箭狠恶燃烧,山腰四周的枯树枯草遇火即燃,邻近山林的朝军器炮顿时被熊熊大火淹没,隔着几里,模糊可见无数跳动着的火球滚落绝壁·····
不过,球形弹丸在通条冲打时会变扁,影响飞翔时的稳定性,并且也不太适合用在线膛枪上。
炮弹顺次在各个垛口前面炸开,每次爆炸都炸死炸伤一大片守军,朝鲜炮手扼守阵势较高的牡丹峰,居高临下用大将军炮和疑似红衣炮轰击齐军步兵,两边炮兵打得有来有回,韩真义放下望远镜,脸上暴露对劲之色。
王从之望向牡丹峰朝军炮兵阵地,很久以后,抚须笑说:“门类倒是很多,只是都不堪用。”
和前代(27式燧发枪)比拟,31式燧发枪采取线膛技术,火枪射程晋升至五百米,精度大大加强。
武定天子望着跪在面前的传令兵,奋发精力,大声道:
齐国野战炮在一天内发射70或80次,凡是需求2个炮手和10个助手,小炮诸如鹰炮能在一天以内发射160次,所需的人更少”。即大炮每小时8发摆布,小炮是其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