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水淹七军(15)[第1页/共3页]
因为烽火台的设立,江东的威胁降到最低,关羽要想从荆州抽调一些兵力围攻宛城,也不是甚么难事。
但马良的辞呈前面,还附上了关羽同意马良去官丁忧的公文。
如果有法可依,官员本人的权力和恩信,就获得了很大的限定。
但马良是刘备亲身任命的亲信,关羽就是再胆小妄为,也不敢擅自罢免,只能渐渐剥夺他的权力,把他架空了事。
固然刘备默许了关羽的行动,但心中也产生了隔阂。
因为更早晓得长兄刘伯常病逝的动静,马良上书去官丁忧的公文,只比马谡晚了一天,很快也到了刘备手里。
关羽在荆州混的风生水起,他在百姓中广施恩信,军民推戴,仿佛一方诸侯。
实在,关羽如许做,已经有了撤换马良的企图。
常日里,荆州的事情关羽都是一言而决,极少主动给刘备上书。
刘备命令在荆州也一样推行《蜀科》,却遭到了关羽的礼遇。
关羽在围攻樊城之时,一向担忧来自宛城的威胁,因为兵力不敷,只能在新野屯兵戍守,如果再有上万兵力,则能够把宛城也围起来。
刘备让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等人,共同制定的《蜀科》,在西川推行非常顺利,获得显效。
刘备固然心中存疑,但关羽既然已经全数安排好了,他也不好驳他的面子。
刘备天然不会禁止,很快就有了批复,同意马谡丁忧,并用本身的亲信书佐李福,接任成都县令。
《蜀科》是诸葛亮的心血,他对在荆州的推行环境非常体贴,听到《蜀科》并没有履行的回报今后,也不敢公开逼迫关羽,曾经给马良捎来口信,但愿他在推行《蜀科》上多花一用心机。
关羽作为荆州的最高长官,不但批准了马良的丁忧,并且已经让王甫代替马良的职位,潘濬代替王甫的事情。
前次刘备给诸葛瑾收回偿还荆南的公文,关羽决然回绝,当然不但仅是为了替刘备保全荆州。
固然事出有因,但关羽在荆州已经站稳了脚根,自有他的底气。
荆州本来有十五万兵力,加上收编的三万匪贼,关羽的兵力,几近赶上当年没有收取西川的刘备。
看这模样,就算刘备分歧意马良丁忧,他在荆州可定是待不下去了。
马良作为荆州的行政长官,要卖力军队的后勤供应,天然担忧耐久的战役会拖垮荆州的经济,提出反对定见是人之常情。
但因为刘备的气力不敷,关羽所领兵力最多不过数千,实在有些屈才。
因为马良要分开,本来总镇江陵防务的潘濬,只得代替马良打理荆州政务,而全部江陵的防务事情,又交回到了糜芳手中。
因为《蜀科》推行诸葛亮“以法治蜀”的主张,法律固然严峻,但公道公允,百姓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