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帝国时代之穿越中世纪 - 第二百零四章 第纳尔体系(上)

第二百零四章 第纳尔体系(上)[第1页/共3页]

一旦有这类设想的硬币被剪币就会被立马发明,被剪币的硬币直接落空畅通代价,让剪币者得不偿失。

不过法兰克帝国事偏向于在大面值硬币(1)上用黄金锻造金币,小面值硬币(240)上用铜等不那么值钱的金属锻造铜币。

黄金和铜的代价就一向比较稳定,不会像白银一样发明新大陆后代价就狠恶窜改。

一个金币即是20个银币,一个银币即是12个铜币,比起英格兰那套纯银币的妖怪汇率来讲非常好记。

并且中世纪的铸币技术非常差劲,固然能节制住含金量和含银量,但是没法制止剪币行动。

而遵循爱尔兰现在的货币兑换汇率来看,也就是典范的1第纳尔金币=20迪拉姆银币=240法尔铜币。

当时的第纳尔体系是由第纳尔(金币)、迪拉姆(银币)和法尔(铜币)共同构成的。

这群奸商搞得畅通越久的硬币质量越轻,各国出台法律也是屡禁不止。

以是查理大帝就很机灵,大面值的硬币用黄金铸币,小面值的硬币用铜来铸币,中等面值的硬币才用白银来锻造,顶多黄金完善时用重达一磅的银饼来代替一下金币。

那科尔贝因头上挂着的300银币赏金就相称于15枚金币。

并且小银币也承担不了铜币的职责,真正畅通的时候还得上剪刀,就算剪完了也不好上秤,因为太小太轻。

十五枚金币在天涯省买胡萝卜和卷心菜都买不了几颗,但是在中世纪的爱尔兰这就是一笔巨款。

英格兰人抄来的这套体系乃至一向延用到了1971年。

这类大银币也就是银饼实际上也是这套体系的根底,这个银饼凡是重达一磅,代价相称于一个金币。

科尔贝因和艾露内拉一样,都是维京期间结束后留在爱尔兰的维京后嗣,科尔贝因身为一个挪威人,身上的种族特性天然是非常较着。

中世纪的英格兰延用了大陆上法兰克帝国的日耳曼亲戚们的货币体系,也就是典范的1:20:240。

科尔贝因头上的300银币可不是个小数量,在发明新大陆之前,美洲的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并不在人类社会中畅通。

是以伊马尼伯国的各地有很多赏金猎人和流浪骑士在四周乱窜,但愿能逮到科尔贝因狠狠的发上一笔。

贞德快速计算出了科尔贝因人头的实在代价,这要归功于法兰克帝国的查理大帝(查理曼)。

这个汇率当然不是牢固的,会跟着市场的通胀和通缩不竭窜改,就像帝国期间2里因为各方权势买进卖出资本而不竭窜改的市场一样。

首要就是因为美洲的银矿非常多,导致银价越来越低,固然中间有过病笃挣扎的反弹,毕竟还是坠入了谷底。

就像一张庞大的帝国期间2舆图一样,舆图上的黄金都被挖完了,但木头和食品仍然不竭被出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