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零九章 有人敢于出面作证?

第一千零九章 有人敢于出面作证?[第4页/共5页]

朱瀚闻言,走上前来,轻声问道:“大叔,重新丈田一事可有人细查?朝廷定有法律,如何这税赋竟愈发沉重了?”

朱标连连点头,眸中闪动着冲动的光芒:“皇叔,若能如此实施,大明百姓将会更加信赖朝廷,父皇也能高枕无忧。”

朱瀚对劲地点头,随即回身叮咛:“命工部调拨银两,优先用于姑苏堤坝补葺。标儿,此事还需户部与工部密切共同,确保所需物质不迟延。”

朱瀚目光沉寂,缓缓问道:“可曾有人勇于出面作证?”

朱瀚微微一笑:“看来皇兄已有定夺,标儿,随我入宫。”

朱标听到此处,神采沉了下来,目光冷冽:“皇叔,看来这里确有不公之事,若不彻查,恐怕百姓会更加苦不堪言。”

朱瀚与朱标相视一笑,恭敬道:“陛下谬赞,臣弟与太子殿下不过尽己所能,极力为民罢了。”

朱元璋对劲地点头,忽而语气和缓了些许:“瀚弟,标儿,朕这几日听闻百姓们在街头巷尾称你们为‘民气双贤’,你们办事,连朕都要多加放心啊。”

老农一听,苦着脸摆手道:“官爷们哪管我们这些庄稼汉呢?说我们多占地步,明显是祖上传下来的地,平白无端多出两亩,谁敢辩论啊?再说了,如果告状,恐怕还得吃官司……”

一旁站着的几名村民相互对视,终究,一名身形佝偻的中年男人走上前,咬牙说道:“大人,小人愿作证!我家被无端征收两亩田,本来的田单都在,可那些官差硬说是假的,还把我关进县衙的地牢整整三天。若不是家人倾尽家财赎我,怕是早已不在人间!”

朱标勒住马,环顾四周,轻声道:“皇叔,这昌平之地,确切物产敷裕,百姓勤奋,若非税赋沉重,他们的糊口该当更加充足。”

朱标深觉得然,沉吟道:“既然要因地制宜,那这些职能部分的设置便需慎重遴选主管之人,不但要熟谙处所事件,更要廉洁洁直,真正为百姓谋福。”

朱瀚与朱标分开御书房后,走在宫中回廊上,轻风拂过,朱标沉吟半晌,开口道:“皇叔,父皇对‘民情司’甚是看重,现在虽已初具范围,但各地情势分歧,想要真正阐扬服从,恐怕还需细化运作体例。”

村长闻言,脸上划过一丝惊奇,眼中暴露一丝踌躇,但随即抬高声音道:“两位大人如果至心为民做主,那老朽便大胆直言了。”

朱标闻言,点头附和:“皇叔所言极是。比如江南之地富庶,公浩繁以商贾为生,或可设立‘商贸部’,专门听取商户诉求,处理买卖来往之难。至于北方,百姓以耕作畜牧为生,便应侧重于农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