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严惩不贷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严惩不贷[第4页/共5页]

朱标目光果断,悄悄点头:“皇叔放心,定当不负众望。”

朱标望着远处贩子,见百姓们神采安宁,不由轻叹道:“皇叔,本日之事虽已初见效果,可真正要让百姓得实惠,仍需光阴。”

朱标目光微亮,轻声道:“皇叔,如果如此,今后或可设立一项奖惩之策。凡丈田清楚、赋税合规、百姓安宁之地,便予以嘉奖,不但晋升处所官员的政绩,还可建立杰出的典范,鼓励别人。”

朱标忙上前将老妇搀扶起来,温声道:“大娘不必如此,朝廷之法本就该护民,本日只是让百姓得其应得之物。”

正说话间,一名锦衣卫快步而来,拱手禀报导:“殿下,王爷,李县令叨教明日再度调集乡绅,商讨丈田以后的细则,是否应允?”

朱瀚微微一笑,点头道:“恰是此理。民气难测,但若让他们看到此举对处所无益,对他们本身无益,他们便会主动逢迎,而非顺从。”

朱标点头道:“此法可行,稍后便可呈奏父皇,请旨实施。”

朱瀚悄悄抿了口清茶,目光缓缓扫鞠问中世人,见他们群情纷繁,心中微微一笑,朗声道:“诸位,本日共商丈田之事,各抒己见,足见诸君皆心系百姓,朝廷亦当体恤民情。但是,天下田亩千差万别,若只以昌平一县之法推行于四方,恐难尽善尽美。”

朱标转头看向朱瀚,沉吟道:“皇叔,这李县令俄然如此殷勤,怕是想借机挽反响誉。”

人群中,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上前拱手,声音浑厚:“回禀殿下,草民觉得,丈田之事,关头在于透明。若能将每户测量之数公示于乡中,村里人皆可检察对比,如此既可减少偏差,也能根绝以机谋私。”

李县令忙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连连赔笑道:“殿下,微臣这就查阅账册。”他仓猝叮咛部下将帐本取来,翻阅半晌,神采垂垂变得丢脸,结结巴巴隧道:“回禀殿下,账册上的确比田单上多了三亩之数……”

李县令见氛围和谐,赶紧趁机进言:“殿下,王爷,若朝廷大力推行,微臣大胆建议,可设一官署,专司丈田之事,兼顾天下田亩事件,定能事半功倍。”

一旁坐着的李县令赶紧拱手,笑道:“殿下、王爷,微臣觉得,朝廷可先行试点,如昌平、顺天等地皆与京师附近,若能管理恰当,再行推至其他州府,或可行之有效。”

朱标嘲笑一声,目光锋利地扫视着在场世人:“大人,公道岂能一更再更?若非本宫亲身前来,这等事岂不永久无人晓得?”

朱标沉吟半晌,忽而一笑:“皇叔,此事不难。觉得,何不选用在地百姓作为监督者?由各村推举出德高望重之人,每月上呈民意,构成双向考核,如许便可制止官员专断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