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九百一十四章 贪墨赈灾粮款,瘟疫严峻

第九百一十四章 贪墨赈灾粮款,瘟疫严峻[第3页/共5页]

老者接过银子,冲动得热泪盈眶,连连叩首伸谢:“多谢二位公子,多谢二位公子!您们真是活菩萨啊!”

朱瀚闻言,面色凝重,百姓的痛苦常常比大要看起来更加深重。他转头看向朱标,两人互换了一个沉重的眼神。

朱瀚也点头拥戴:“是啊,李嫂,您就放心吧,我们会帮您找个好买家的。”

朱瀚悄悄拍了拍她的手背,安抚道:“大嫂,不必客气。我们是朝廷派来的,为的就是帮忙百姓处理困难。你必然要对峙下去,信赖朝廷不会放弃任何一名百姓。”

这时,茶社内的一名老者缓缓起家,拄着拐杖盘跚走来,他望着朱瀚,眼中尽是感慨:“公子,老朽活了大半辈子,像您如许至心实意为百姓着想的官老爷,老朽还是头一回见。您真是我们全村人的福星啊!”

李嫂终究放下心来,感激涕零:“那真是太感谢二位公子了,你们真是我们的拯救仇人。”

朱标点头附和志:“瀚王叔所言极是。此行我们不但要汇集民情,更要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忙。只要我们同心合力,必然能够窜改这些百姓的运气。”

朱瀚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次日凌晨,朱瀚与朱标再次出发,持续他们的微服私访之旅。他们来到了一座更加偏僻的山村,这里的百姓糊口更加困苦。村中的白叟和孩子们围了上来,猎奇又羞怯地望着这两位远道而来的“贩子”。

中年妇人昂首看了朱瀚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踌躇。但终究还是鼓起勇气,低声道:“公子,我家男人在外做工,好久未归。家中长幼端赖我一人支撑。现在收成不好,日子实在难过。”

朱标点头附和:“瀚王叔所言极是。我们还能够考虑在村庄里推行一些简朴的农耕技术,进步着物产量,减少天灾对收成的影响。”

朱瀚温声对老妪说道:“白叟家,您放心,我们必然会将这里的环境照实禀报给朝廷,让陛下晓得百姓的实在窘境。”

孩童点了点头,眼中闪动着信赖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将来的但愿。

李嫂眼睛一亮,但又有些踌躇:“这……这如何美意义费事二位公子?”

朱瀚暖和地笑道:“乡亲们,我们是行商之人,路过此地,想讨碗水喝,趁便看看有没有甚么能帮上忙的。”

老妪苦笑:“发放是发放了,但到了我们手里,已经所剩无几。再加上有些官吏中饱私囊,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老者摇了点头,感慨道:“朝廷有您如许的好官,是我们百姓的福分。只是,这世道艰巨,单靠您一人之力,怕也难以面面俱到。我们这些百姓,也只能期盼着朝廷能多出些像您如许的好官了。”

告别李嫂一家时,天气已晚。朱瀚与朱标走在回堆栈的路上,心中充满了满足感。朱标感慨道:“瀚王叔,明天真是做了很多实事,感受特别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