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6章 进退两难[第3页/共5页]
但大同江这里的环境要远比鸭绿江更加庞大,清军就算肯花时候绕到敌手舰队没法到达的上游江段去渡江,但终究还是得再次顺江南下回到大同江流域。并且海汉在大同江上摆设的武装舰队范围要远胜鸭绿江期间,想绕畴昔全部大同江流域谈何轻易。
但如许做有一个必必要处理的题目,那就是先得克服江面上的武装舰队。从目前所窥伺到的环境来看,海汉所带领的舰队封闭大同江上的力度远远超越了前几次的行动。但是让皇太极和清军将领们感到懊丧的是,他们到达平壤以后交来回回找了很久,也没发明平壤高低流的江岸有可用的船只。
清军被拖在安州的这段光阴,朝鲜从南边集结了本国的绝大部分战船,赶到大同江插手海汉带领的联兵舰队当中。虽说朝鲜战船所利用的兵器比拟别的几支舰队稍显后进,但其数量倒是实在很多,排水量在百吨以上的战船就多达四十余艘,此中乃至另有三艘外壳附有一层铁甲的龟船,按王汤姆的估计,其排水量应当与探险级战船相称了。
以目前的环境,就算清军能一次性送一两千人过江也意义不大,朝鲜军队必定已经在对岸完成了设防,就算清军不太将其战役力放在眼中,但如果要对于渡江的清军小股军队,那朝鲜军队还是能有一战之力。
像如许用来监控敌军意向的了望塔,在基地里另有好几座。这类木制高塔搭建起来并不庞大,不过坚毅程度就不是太抱负了,只能算是能够临时利用的设施,真要起大风的时候也不敢往上面派人。金尚宪是本身申请要上去观战,不得已之下,钱天敦才亲身出面作陪,没想到朝鲜人上去就下不来了,还得用这么丢人的体例溜下来。
实在这个题目,早前在向金尚宪解释作战打算的时候就已经向他申明过,钱天敦晓得金尚宪并不是不晓得此中奇妙,只是要藉此再向本身求个心安罢了。
金尚宪好不轻易溜到了空中上,若不是有部下从中间扶住,只怕已经有些站不稳了。不过他现在表情已经比前几天轻松了很多,倒也不在乎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丑了。只要能把清军挡在大同江北岸,这小小的丢脸能有甚么干系,如果能把清军赶回辽东去,他金尚宪就算每天爬这了望塔都没题目。
皇太极固然已经称帝,但还是将大部分的满人糊口风俗持续了下来,对于吃穿出行倒也还没有像汉人皇族那般讲究,他更乐意将精力放在批示兵戈上面。在安设下来以后,他便命人在官衙中清理出一间花厅,然后让工匠在此中制作了一个约莫一丈见方的沙盘。
固然这个计划的行动风险极大,但对于拿不出更好体例的清军来讲,也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先尝尝看再说了。只是他们的这类小行动底子就瞒不过有备而来的海汉舰队,王汤姆乃至还专门在夜间爬上桅杆,用带有夜视服从的望远镜确认清军登上了这个面积独一1.2平方千米的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