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临江仙[第1页/共3页]
说着,拿起桌上的一副银箸,走到一块山壁前,以箸代笔,以石代纸写下开首三个大字: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东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苏银河摇了点头:“这一首词固然意义浅近,但是蕴涵的意境却极其开阔弘大。短短五十余字写尽千古豪杰风骚事。需得经历了一番大浮沉,看破人间功名利禄以后才有能够写出如许一词来。小苏学士《念奴娇》一词固然意境上与师弟这首《临江仙》非常类似,但还是落了下乘。如许的词不成能是出自一个不第秀才之口。就是那唐末的黄巢,方才所言之罗隐,也不过是心胸愤激,抒写不满,远没有此词中统统的那份看破统统的淡然。”
约莫一盏茶的工夫以后,苏银河笑道:“师弟,师兄诚恳相请,何故相戏?”
接着运筷如风,将雄浑内劲灌注在筷子上,坚固的山壁就像一块软豆腐被等闲划开。石屑随晚风而去,一盏茶的工夫后,两阙五十四字铁钩银画,鲜明呈现在山壁上。
见慕容复久久不语,他觉得本身信口说来的话题让对方尴尬了,赶紧打圆场:“昔年大学士苏东坡于黄州赤壁矶有《念奴娇》一词,由江山落笔。单道这三国周郎一人,写尽千古名流风骚。愚兄觉得当为千古咏史第一。师弟可借苏学士之势,仿成一词,岂不美哉?”
慕容复微微一笑:“师兄所言,倒是令师弟想起了昔年在故乡时一个不第秀才的遭受。此生颇负大才,累试不弟,流落楚汉间,回想起多年酸楚磨难,于江阴口写下一词二阙。师弟当时颇觉意味深远,故冷静诵背了下来,明天便默写出来博师兄一笑吧。”
说完这句,他又捻着两撇山羊胡子感慨:“可惜了如此大才呀!竟然不为人知!”
开打趣,本身总不能说作者四百年后才出世吧?
慕容复:???
这也能够,你莫非就不质疑一下吗?
“南北二京都不收,黄河两岸度春秋。暴雨暴风何所惧,痴迷水景内心悠。”
远处一名梢公道奋力撑着筏子,滔天巨浪下,那一叶小舟仿佛脆弱的连一个浪头都撑不住。但是梢公只是用手中竹篙悄悄地点两下便轻松地从一个又一个浪头间避开。固然风大浪急,那梢公自闲庭信步。
此时残阳已坠,霞光满江。夏天的清风带着北方特有的枯燥吹人面门,令人精力为之一振。风吹衣袖,猎猎有声。千里水波,浊浪滔天,一水如链,将六合连为一体,日月星斗,山川草木在这一刻仿佛是一个庞大的囚笼。笼子里关着的是芸芸众生,悠悠光阴。
苏银河双眼眯缝,像一只夏季阳光下的老猫。畴昔的几十年他活得一向像一只缩头的鹌鹑,这擂鼓山头的浪涛,他也看过无数遍,带给他的只要牢骚满腹,愁肠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