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论政试探崇祯挖坑 以力破局汉王求诛[第2页/共3页]
也就是说,连东林都认同‘魏党不满是好人’的观点,底子就没筹算穷追猛打,是本身这当天子的必然要‘除恶务尽’。
此时崇祯心中,既有赏识之意,又有惭愧之情。
至于‘二十四骨气’对应的大臣,可令厂卫奥妙查访。如果厂卫查明,首辅确切没有结党营私,那恰好洗清怀疑、证其明净。”
朱慈炤只得接过朱笔,王承恩忙上前研墨。
哎,你过来吧,替朕抄一卷《妙法莲华经》。就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的无尽意菩萨偈。抄完供奉在你母妃的遗像前。”
崇祯闻言,面色一冷,厉声呵叱道:
如果父皇嫌我们母子五人不敷划一,只想借题阐扬,把我也送下去跟母妃和三个弟弟团聚,那直说就好。
这话很吓人,因为它听着实在太熟谙了,当年袁大督师发下了五年平辽的豪言壮语,因此获得了皇爷非常的信赖和放纵。此次周延儒再度出任内阁首辅也是一样,获得的宠任无以复加。
而内廷呢,崇祯朝本来有东、西、中三宫娘娘,还算比较均衡。
以是挨了朱慈炤这好一顿抢白,还被扣了顶意欲杀子的帽子,崇祯反而释去了怀疑,带着些许歉意,提起案上朱笔叮咛道:
“是朕没有看管好你们母子,朕也没想到会走到明天之一步。虎毒尚且不食子,更何况你母妃就剩你这么一个儿子了。
崇祯皱了皱眉头,惊奇地望了朱慈炤一眼。本身儿子的发言固然看上去有点伤害,但细究起来,倒是有门道的。特别是君前奏对,没偶然候思虑的环境下,能有如此答复,对于一个才十一岁的孩子来讲,已经算是极其聪慧了。
现在东宫皇贵妃娘娘薨逝,西宫贵妃娘娘夙来明哲保身,且又无子嗣,因而中宫皇后娘娘完整一统后宫,再也没有任何敌手了。
“父皇问了,儿臣便照实答出心中所想。儿臣只是戋戋亲王,又无权干预朝政。以是答的对也好,不对也罢,对国事都造不成任何影响。
固然这不大合端方,但也不是甚么大是大非的题目。一个没了娘的孩子,想多抓些自保的本钱在手里,这内里能有甚么坏心机呢,不过就是人之常情罢了。
太可骇了,弄不好又要重蹈复辙。己巳之变,平辽平到北都城下,那旧事还历历在目。
‘朕以天下听先生’,是多么的分量。
甚么大学士叶向高对应及时雨宋江、吏部尚书赵南星对应玉麒麟卢俊义之类的。
另有那么几个言官,整天闲事不做一件,就追着周延儒没完没了地弹劾。
王承恩心中暗叹:这就难怪汉王想跑了。我帮汉王出宫,这位小爷将来不惹事还好。如果复兴甚么抵触,我就等着被翻旧账吧。哎,看来情面债真不是这么好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