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一谋士与第一战神[第4页/共5页]
他深知王猛所言不虚,可感情上的拘束让他难以等闲做出决定:
然我之所为,皆系于天下百姓之福祉。我王猛深受苻坚陛下知遇之恩,自当忠心耿耿,肝脑涂地以报。现在这北方大地,虽苻坚陛下出身氐族,然其心胸天下,有海纳百川之量,唯他能摒弃族别之见,对各族一视同仁。我身为汉人,历经乱世之苦,深知百姓巴望承平乱世,安居乐业。苻坚陛下若能成绩大一统之业,结束这北方悠长以来的纷争战乱,那我中原子民,特别是饱受烽火煎熬的汉人百姓,方有机遇重归安宁,过上充足安稳的好日子。此乃我王猛毕生之愿,纵千难万险,亦要极力帮手陛下达成此雄图伟业。
“如此,但愿此次合作顺利,使大秦得保承平,百姓免遭涂炭,不负你我之才名。”
此时,天下第一谋士和天下第一战神,正在相互尝试第一次联手。
慕容垂的眼神中流暴露痛苦与挣扎,他在家属名誉、小我名声与天下大义之间盘桓不定。
借管仲鲍叔牙典故,提出合作意向,摸索慕容垂对合作的态度。
“大人,垂非不明事理之人。君之所描画的承平乱世,垂亦心神驰之。只是此事关乎严峻,非一时可决。且非论燕事,今姚苌在渭水以北,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其诡计得逞,大秦与燕皆难幸免,百姓亦将蒙受涂炭。吾等当务之急,应先除此大患,保得一方安宁。至于燕之归宿,容垂再细细考虑。”
慕容垂表示附和合作,同时也表达了本身对百姓安宁的希冀。
用石崇典故表白本身对权势争斗的担忧,隐晦传达本身在秦燕之间的两难,且表示王猛莫要将本身逼入绝境。
此语以田氏代齐典故,暗指局势庞大,摸索慕容垂对姚苌事件背后深意的洞察,以及是否愿与之共商应对之策。
“将军所言甚是。姚苌之患,确为燃眉之急。吾等可先合力应对,共商良策。吾意可令林家与百燕会联袂,遣精锐之士潜入姚苌军中,探其真假,乘机而动。将军觉得如何?”
他出身贫寒,却仰仗本身的博学多才与不凡策画,隐居华山,仿若潜龙在渊,只待明主现世。
“慕容将军,昔者田氏代齐,其谋之深,累世方成。今之天下,亦有暗潮涌动,姚苌之事,恐非独阴阳家总坛之火那般简朴,君观之,此局如何破?”
王猛以古喻今,言辞诚心,试图从百姓福祉的角度压服慕容垂,让他熟谙到前燕的式微已无可挽回,归顺前秦才是适应局势。
劝课农桑、兴建水利,让前秦的郊野仿若被唤醒的巨兽,抖擞出勃勃朝气,仓廪渐实,百姓安居乐业。
借韩信典故,既表达做事需哑忍,又直白地提及前燕题目,刺探慕容垂的忠心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