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风云 一百一十三 论政、忘年之交[第2页/共6页]
魏泱留亦天航一同用膳,二人分主次落座,因各有公事不便喝酒,便以茶代酒,两人谈天论地,氛围好反面谐,魏泱大有相谈恨晚之意,聊至政事国事,竟将下人支开,很有畅所欲言的意义。
“也无甚紧急事,只是特来感激大人赠送战马、互助阎淳发放阵亡将士的恤银。”
亦天航见状劝道:“魏大人切莫动气,人之不快意者,十之八九,如果事事大动肝火,岂不气坏了本身的身子?到时亲者痛、仇者快罢了。”
魏泱一脸笑容:“莫非就没有甚么好的体例?”
“哦?亦校尉另有高见?”
“动了根底的便是这‘齐王二三事’,赵侍郎是不是严令各地官员必须拜读,还得提报读后的感悟,并以此作为考核提拔官员的标准?”
魏泱闻言大惊,仓猝起家走向房门,向外探视,见房外无人,才舒了口气,回到桌前说道:“亦校尉公然非常人也,直言直语,言辞虽激但一语中的,老夫不及。不过为校尉出息着想,此后还是慎言的好。”
魏泱听后沉默不语,亦天航所说确有事理。
亦天航似是意犹未尽,持续说道:“朝廷意向事关百姓民生,岂能想一出是一出、随随便便乱指导?朝堂大臣身处高位,本就对官方之事不甚体味,却还不自知,自发得体察民情、为民谋福,如果任由这等昏庸之人胡乱指导处所政务,其风险比之贪污纳贿、无所作为更甚!”
亦天航回道:“魏大人可知‘齐王二三事’?”
时隔多年,魏泱对此事还是耿耿于怀,端茶的手都在模糊颤栗。
魏泱轻叹道:“实不相瞒,老夫当年便是因言开罪,才被贬到这乌陵来,若不是当年老侯爷念及旧情,为我摆脱,老夫早就化作一捧黄土了。”
亦天航持续说道:“十几年前蜀地旱情伊始,粮食收成减半,处所官府和百姓本该屯粮应对灾情,但是朝廷那位权贵也不知是吃甚么吃坏了脑筋,竟鼓励蜀地百姓将存粮酿酒,得了银子再去买粮!来由竟是酒比粮食要贵很多,能够赚些银两买更多的粮食。魏大人你说好笑不成笑。”
“好,亦贤弟。”魏泱紧握着亦天航的双手叫道。
“魏大人言过了,亦某不过是江湖一草泽尔。”亦天航倒是被夸得有些不美意义。
“亦校尉本日实是让老夫刮目相看啊,老夫本觉得校尉是军中粗人,只知行伍之事,不想校尉学问遍及,对国事、民生也大有观点,可贵、可贵。”魏泱说道。
魏泱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神情奋发地说道:“不想亦校尉年纪悄悄就有如此感悟,老夫真是始料未及啊,佩服、佩服。听校尉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老夫豁然开畅,实有云开雾散之感受,好啊、好啊,哈哈,不知亦校尉可不足暇?尝尝我城守府的午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