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四十五章 战策[第2页/共4页]
“若能在此运营筑护耕堡,招募本地蕃民使其有生业,待秋夏田成熟以后,官司计置粮草,以作驻军之用。”
沈括一行回胜羌寨安息。
是一件一举两得之事。
不过不管宋军在环庆路,西安州,泾原路三个方向如何进筑。
入夏以后,葫芦川河谷水草丰茂。
“逐路如有贼马侵犯,除选委兵将官于关键险隘处守把伏截外,其他兵马仍相度分作头项,各于关键方便处驻札,务在慎重,不成浪战。有隙无益可乘则许以出兵。主官相度贼势厚薄,分头或并立前去掩击扞御。如敢逗留张望,致失时缘,竝参军法实施!”
对于这一幕,沈括幕府中早已风俗。
这名紫袍大员恰是行枢密使沈括。
之前西安州是附属于秦凤路,沈括欲整齐计齐截直向朝廷要求将西安州归泾原路统领。
徐禧道:“我等三路兵马都已朝灵州放开,一并进筑葫芦川,眼下哪有改筑横山的门路。”
“党项要么是以小股兵马袭扰外,要么是以筑城对筑城,却不肯出雄师而来,何如?”
现在西安州知州为西军名将折可适。
众将听闻满脸不忿,估计都是在心底痛骂吕惠卿实乃奸佞。
沈括道:“本院奉章丞相钧旨,延葫芦川进筑,以守代攻,在入秋前诱使党项点集攻我。但我军入冬后筑了九座城寨,却无一功。”
究竟证明,在章越,沈括主持下如此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进筑下,此举特别需求。
沈括道:“若本院所料不错,西贼侵攻期近,各路兵马需有所条例打算!众将听令!”
徐禧道:“迩来吕惠卿在河东频频侵攻进筑到手,竟还向朝廷告假节度使之职。戋戋一场小胜,竟然一次保举近千人之多。”
而泾原路帅府移至镇戎军城,令兵马都总管刘昌祚驻此,副总管彭孙率军至怀德军一线,大将郭成为知城驻平夏城。
以是章亘在沈括幕中可谓如鱼得水,出运营策只要稍有亮点,沈括无不夸奖,能采取则采取。
章亘此策说白了就是当然党项化汉人来统帅番军。
“沿边有门路险隘,能够控扼贼马去处,各路兵将官需各分定地分,责委逐人伏截守把!”
敌寡我众就打,反之就走,总之不准浪战。
“若不能制其其命,则师老费财,纵使杀人盈野,又有何用?”
沈括对将领道:“听到了吗?便按此叮咛去办。”
沈括却感觉很平常。
特别是白豹城,庆历党项叛宋后,范仲淹等边臣都以为要停止党项必取横山,若得金汤、白豹两城,则横山为我有。
两边扯皮好久,最后还是章越支撑了沈括,将西安州兵马拨给泾原路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