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佩服[第3页/共4页]
佛家的偈语普通都由四句构成。而这‘无善无恶心之体’这四句,也被称为心学四诀。被王阳明称为平生所学的主旨,几百年来有很多报酬此想破了脑袋,程颐一时之间哪悟得出来。
而理学被明朝立为官学,也就是明朝的治国思惟。
程颐一点反应也没有,并没有将章越的话听出来。
……
胡纮阿谁气啊,逢人就说‘此非情面。只鸡尊酒,山中未为乏也’
章越道;“实在一无三有乃是本源,从那边参都不会有错。但四有四无之说各执一边,将话头参尽了就有错处。”
程颐道:“不,程某他日所学有成,当谢三郎本日之点拨。三郎是程某见过除了濂溪,安宁,两位先生外,最有学问之人,我向经常请益三郎!”
章越,刘佐二人一并回斋舍的时候。
刘佐无法对章越道:“三郎,还是你劝一劝他吧!”
程颐见章越不置可否,虽知刘佐,向七二人都说得不对,但已令他有等茅塞顿开之感。
程颐一听章越这话,不由寂然起敬,一旁之人也是竖起耳朵来。
“三郎,你到底与正叔兄说了甚么?”
“至于‘无官御史台’我就不消多说了。”
“安宁先生有言明体达用何意?明体便是明心,心乃无善无恶,那便是无,达用便是意,知,工夫,那就是有。”
南宋儒家有三个学派,别离是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吕祖谦的事功学派,三足鼎立。
听到这里,章越方才松了口气。
另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那边惹灰尘。’这也是偈语。
至于摆布之人,程颐自入太学后,谁也不平气,现在竟佩服章越。看来这章三郎是个极有本领的人啊!
程颐道:“三郎,我明白了,还未明体前,便是从达用寻明体之道,这就是格物致知,此中前后,就是将这四句倒着读,若已是明体后,再从明体至达用,这才是将四句正着读。”
程颐似自言自说话道:“不错,第四句里的格物,第三句中的致知,第二句的诚意,第二句的诚意最后到第一句的正心。”
程颐双眼都是血丝地看向章越道:“三郎,我想了一日也不明白。无善无恶心之体,这是无,说心体无善无恶,则意、知、物皆无善无恶,为何又称为有呢?既是一无不成三有,应是四无。既是三有则当四有,不成一无。”
几条白蒸茄子切成两半,白瓤上浇了醯酱,味道实在不错。
章越闻谈笑了笑,问了其他的,我必定不明白,你问到这里,我就晓得了,因为书上有现成的答案能够抄。
“我程颐何敢比肩颜子,故而我平生所学还是在‘四有之上’,不过没有三郎这一句点拨,能够我真悟不到如此。三郎你真是我的四句之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