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华妃37[第1页/共3页]
此语一出,仿若一颗巨石投入安静湖面,殿内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面露惊诧,相互交头接耳,群情声此起彼伏,不断于耳。
众大臣心胸忐忑地走进殿内,只见母后皇太后端坐在上首,神采凝重中透着几分怠倦与哀伤。
年羹尧更是亲身了局,教诲小皇子骑射工夫,希冀他能文能武,生长为一名贤明神武的君主。
那些常日里威风八面、不成一世的勋贵们,现在皆紧闭府门,仿若吃惊的野兽般,悄悄地冬眠着,静待着这场权力比赛的终究成果。
每一扇紧闭的朱门以后,都是一双双充满焦炙又尽是算计的眼睛,他们深知,在这局势未明之时,一步踏错,便将堕入万劫不复之地,是以无人敢等闲表态或有所行动。
张廷玉在心中暗自考虑: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了。年羹尧手握重兵,断不会等闲让别人即位为帝。这小皇子虽年幼,但毕竟是嫡子,名正言顺,眼下也别无他法。
直至拂晓时分,那一抹微小的晨光艰巨地穿透云层,给都城带来了一丝久违的亮光。
他们清楚,这场惊心动魄、波谲云诡的宫廷争斗,终究临时落下了帷幕。
大臣们听了太后此言,不由面面相觑,心中都明白这是太后在不动声色地摸索他们的忠心与态度。
世人不敢有涓滴怠慢,纷繁整衣敛容,跪地施礼问安,齐声高呼道:“臣等拜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自幼便揭示出聪明聪明的天赋,深得年羹尧爱好。年羹尧对他寄予厚望,经心遴选了数位德高望重、学问赅博的太傅,悉心教诲他读书识字、治国理政之道。
太后微微点头,神采还是凝重,轻声感喟道:“哀家不过是一介女流,那里做得了这些,还是早立新君为好”说话间,她的目光看似偶然,实则成心地扫向了年羹尧。
一刹时,各府的大门纷繁翻开,马车仓猝备好,大臣们身着朝服,神采各别,或严峻,或等候,或忧愁,鱼贯而出,朝着皇宫的方向仓促而去。
夜深沉沉,仿若一块沉重非常的黑布,将全部都城捂得密不通风。
张廷玉见年羹尧如此回应,心中嘲笑,面上却不动声色,淡淡地说道:“那年大将军可有更加合适的人选?如若不然,怕是会让人思疑将军有不臣之心啊。”
那些久候动静的大臣们心中皆是一震,他们等的,便是这一刻。
年羹尧听闻此言,眉头微微一皱,神采不悦地辩驳道:“此子出身寒微,先帝生前对其极其不喜,如许的人如何能担负治国大任?”
张廷玉站在一旁,将华妃的眼神窜改尽收眼底,心中不由大惊,暗自测度莫非华妃竟成心让年羹尧登上皇位?想到此处,他仓猝出列,恭敬地说道:“启禀太后娘娘,微臣记得先帝另有一子在圆明园居住,现在已然十四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