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7章 大战准备[第3页/共6页]
军情告急,萧作愧卖力从京师抽出一半兵力,苏长宁卖力联络范阳节度使卢惠密,让卢惠密率军西援。
其他王府不敢冒进,加上与西戎雄师苦战数月,损兵折将,只得先做调剂,再图筹算。
“臣觉得两军现在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尽力戍守以待机会。而是主动打击围魏救赵,减轻我军正面压力。”
苏长宁感慨:“难以设想,就是朝廷倾国之力也……”
陆涛哈哈大笑:“这六万人本来就是规律严明的兵士,可不是苏大人觉得的乌合之众。”说着低声:“苏大人,我也不瞒你,这六万人但是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处所流派的身家。”
苏长宁现现在是尚书令,每日操心国事,一听便明白其中奇妙,欣喜说道:“太妙了,只要天赋才气想出这类绝妙的行动,一解军赋重担,让兵士自给自足。二来农户轻赋,民富国强。三来又随时保存兵力,闲时为农,战时为兵。”
“这……”
“恰是。”
陆涛这么说,苏长宁就懂了,这些兵士是处所朱门名阀破钞财力物力培植培养起来的精锐私军,只不过是名义上挂着折冲府兵。
苏长宁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两位节度使毕竟统兵多年,这些年也鲜少让天子挂忧,大小事件一手定夺,君命不达,这一点陛下倒无需过分担忧。”
“淮南道节度使谢傅。”
苏长宁持续道:“就算谢傅现在手握实权,这江南之地不比其他重镇,去那里抽出兵力上前阵作战,那些府兵那些处所驻军?这些军队打打山贼,弹压处所暴动还行,真正上火线连设备战马都凑不齐,面对北狄军队那就是被人砍瓜切菜。”
西戎雄师与北狄雄师汇合以后,
“最怕是走第三条路,为保住繁华繁华,通敌投降。”
“陆大人,那粮草设备是否完善?”兵戈哪能贫乏这两样。
“退朝,苏长宁你到我御书房来一趟,朕有事与你私议。”
现在粮草物需倒是筹集到了,统统精兵悍将已调往火线作战,剩下军队是镇守京师天下,却成了有粮无兵可用的窘境。
又等了半个多月,苏长宁收到卢惠密手札,以在广宽地带与北狄军作战需求良驹重甲为名,向苏长宁索要军资,归正就是以各种名义为借口,迟迟不肯意出兵河东。
几句客气话以后,陆涛就切入正题:“火线战事垂危,朔方军、河东军、女皇陛下率部被北狄西戎两国联军困于关内道,苏大人作为尚书令,何能无动于衷。”
但是如许的军队仿佛已经成为朱门名阀的私军,为朱门名阀所用,朝廷是难以征召上疆场。
陆涛淡笑:“这些兵士虽务农桑,却兵役在身,只需征召,弃锄拾刀就是全民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