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御史台[第2页/共3页]
刘洎点点头,道:“本官卖力监察泾阳,只是比来两日风湿发作腿脚不便,咱俩便换一换吧,骊山近一些,也好让本官少受些颠簸痛苦。”
秋意渐浓,灞桥两侧的垂柳已然垂垂褪去绿色,淡淡的枯黄感化,河水流淌,河岸上的农田早已收割完成,前两日下了一阵秋雨,地里的秸秆尚未晾干,就这么乱糟糟的堆在那边未曾拉回家去当作柴禾,六合广宽,充满了萧瑟之意。
刘洎微微蹙眉,这些人看起来都是壮劳力,既然都在暖棚这边干活,那么家中谁去交租子?
自从陛下即位改元贞观以来,御史台的职位便一再拔高,以往只是卖力诤谏监察的一个部分,现在已然设置台狱,受理特别的诉讼案件,逐步具有了更大的权力。凡严峻案件,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构成三法司结合审理。大理寺卖力审判人犯、制定判词,刑部卖力复核,同时报御史台监审。
年青官员微微一愣,再想要说话,却被刘洎举手打断:“行啦,大师都将本官的话服膺于心,切切不成胡乱行事,马上解缆吧!”
刘洎耷拉着眼皮,淡然道:“另有何事?”
刘洎负动手来到御史台官署,在世人群情辩论当中坐上首坐,伸手敲了敲桌子,喝叱道:“寂静!堂堂御史台,喧华得跟菜市场普通,成何体统?”
的确岂有此理!
三角眼在世人脸上环顾一周,冷冽阴沉的目光令一众官员心中一跳,没人敢再有贰言。
“宪台……”年青官员鼓了鼓勇气,上前两步见礼。
这是警告,更是威慑,难不成有人暗中与世家门阀勾连被发明了?
一众御史言官们应了一声,鱼贯走出御史台正堂,纷繁前去各自大责监察的地区。
高阳公主一身煞气,傲娇的扬起下颌。
待到他的身影消逝在门口,刘洎满脸肝火刹时消弭于无形,冷哼一声,暗忖这帮世家门阀当真是过分。骊山那是甚么处所?撤除皇故里林以外,房家的地步占了半座山!竟然想在御史台搞事情,教唆监察御史去获咎招惹房二郎,然后将屎盆子扣在我这个御史中丞的脑袋上?
堂上一片寂静,谁也不敢说话。
年青官员内心忐忑,可又不能就此分开,只得奓着胆量道:“宪台与下官互换监察之地,下官觉得不当……”
沉默半晌,堂上才零散响起几声回应:“喏!下官晓得了。”
大师尽皆心中一震,刘洎此人一定有多么朴重,但绝对翻脸无情,谁如果敢背着他搞风搞雨,绝对没甚么好了局。
汉朝时,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办事,为御史之长,因此称其官署为御史台,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为三台。并有宪台之别称,历代因循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