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3494章 劝谏

第3494章 劝谏[第3页/共3页]

并且东征雄师内部派系庞大、权势交叉,即便是李绩亦不能通盘掌控,相互之间颇多掣肘,这才导致本来已经返回关中的数十万雄师路程迟缓,迟迟未至。

守,是必定守不住的。

不胜利,便成仁。

可即便陇西各方权势尽力支撑,又如何与占有关中、挟持天下的关陇对抗?失利乃是迟早之事。

见到李承乾认同本身的猜想,李靖心中一松,就怕这位太子殿下冥顽不灵,那就极易错失战机。

这可不是长孙无忌一贯的行事风格……

与其被叛军自某一处攻破城墙防备,进而形成全军混乱被仇敌顺势击破,不如主动后撤,依托皇城以内无数殿宇楼台予以抵当。以东宫六率之精锐,巷战对上乌合之众的叛军,能够更大限度的予以杀伤。

但是深思半晌,李靖还是偏向于房俊已经驰援长安,最起码亦是在玉门关一带闹出一些动静,使得长孙无忌甚为顾忌,不然这般不计伤亡的猛攻不止?

李绩沉声道:“殿下,皇城太大,东宫六率丧失惨痛,难以全面顾忌。不多少脆放弃城墙,收缩兵力,精兵良将聚于一处,在皇城以内与敌周旋,尚可多对峙几天!而殿下则奥妙从玄武门撤出,一旦皇城不成恪守,便连玄武门也一起放弃,率军直奔河西,仰仗天时恪守,以待天下勤王之师。”

而眼下,长孙无忌明显不管不顾了……

策画好久,时候都对得上。

不然,他长孙无忌又何必这般殚精竭虑、置诸死地……

人在朝堂,身不由己。

而这个迫使长孙无忌“不得已而为之”之事,李靖思来想去,还是感觉应当是房俊带来的变故……

单只这份气度,比之夙来以气度宽广着称的李二陛下亦是不遑多让……

由此可见,关陇叛军固然咄咄逼人,实则留不足地,对东宫如此,对本身天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