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6章 父子交锋[第2页/共4页]
李承乾脾气软弱,却不傻,既然房俊已经做出了“避重就轻”的榜样,他天然明白本身应当如何办,恭声道:“越国公可否在修书之余另不足力兼顾兵部,的确值得商讨……不过父皇东征以来,大唐屡遭危厄,越国公率军死战、连战连捷,可谓功盖社稷,儿臣觉得当赐赉其‘上柱国’予以嘉奖,并明示天下,使万民奖饰越国公之功劳。”
话音刚落,一向神情恹恹、打盹不断仿佛将近睡着的岑文本亦展开眼,拥戴道:“宋国公之言有理,中枢以三省为尊,实则六部掌管朝务,现在兵部权重,岂能轻忽视之?兵部左侍郎崔敦礼告诉四夷情伪,诚所谓持盈守成,国之干城也,可为兵部尚书。”
见到群臣无同意、无反对,乃至是在明知他这个天子即将虢夺房俊军权的时候,足见房俊声望之隆。
一旁的刘洎面色丢脸,崔敦礼乃崔氏后辈,山东世家在朝中的中坚之一,岑文本之前已明白不再参与朝政,只等致仕归乡,此番却保举崔敦礼出任兵部尚书,公开与李二陛下唱反调,明显是以此表达对于他刘洎暗里投奔李二陛下之不满。
上柱国,勋之极也。
“噗!”
何况前两年参与争储最为狠恶的便是魏王,魏王表态不再争储以后晋王固然也被提及,但声望、气力还是差了不止一筹……
当然房俊被李二陛下虢夺兵权,但是仰仗其功劳、名誉,即便只是坐镇中枢亦能影响当下局势,他支撑谁继任兵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今后朝局之走向:要么李二陛下威压朝野、金口御言,要么江南、山东两地门阀敏捷崛起,采取东宫力量成为一股不成忽视的权势,与皇权抵当。
不等诸臣说话,他续道:“既然越国公总裁修书,难以兼顾部务,不若便让检校兵部尚书的晋王暂代兵部尚书之职吧。之前晋王奉朕之命检校兵部,帮手越国公措置部务,兢兢业业、勤勤奋恳,深知兵部事件,多次遭到越国公表扬,由他转正担负兵部尚书,可最大限度减少兵部职员之动乱,敏捷开战各项事件,诸位觉得如何。”
“咳咳”
李二陛上面色稳定,扫了一眼萧、岑两位大佬,目光又落在李道宗、马周身上,想了想,转向房俊,一双眼睛微微眯着,问道:“越国公主持兵部事件期间成绩显着,对部中事件熟稔于心,兵部也在此期间快速强大,不知越国公对兵部尚书之人选有何定见?”
太子以此等体例向李二陛下表达本身的态度:废黜我能够,虢夺我部下的兵权也能够,但必须予以呼应的职位与报酬,乃至要更高一层,且不能过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