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三面合围[第1页/共4页]
“咱就是粗人一个,那里晓得那么多?现在谁是忠臣谁是明主也分不清楚,我们只听大帅的!”
尉迟恭旋即分出一支三千人的精兵向西奔袭安化门,一边狂攻安化门,一边派兵由腐败渠水道攻伐入城水闸,使得守军疲于对付,安化门摇摇欲坠。
因此赐诗一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喏!”
现在李治将这句话转增给尉迟恭,可见其对于萧瑀极其不满,你是先帝的“诚臣”“劲草”,但我的“诚臣”“劲草”不是你……
尉迟恭则带领本部右候卫兵马誓师出征,勐攻明德门。
只要胜利,天然好处多多……
对于这些将校来讲,他们的好处早已与程咬金捆绑在一处,并不在乎是去打晋王剪除奸佞、还是打天子推行先帝遗志,只要尊奉程咬金的军令,全军高低万众一心、好处分歧,如此足矣。
李治展颜一笑,将其扶起,神情暖和道:“宋国公言重了,那里用得着去死呢?现在固然局势危厄,但也并非全无机遇,只要鄂国公能够攻陷明德门杀入承天门与江夏郡王会师,起码也算是胜利一半,若邀天之幸能够节制住伪帝,更是大功胜利!”
当初勾引本王起兵的是你,现在想要撂挑子的还是你?
帐外阳光升起,数万军队除却战马偶尔嘶鸣以外,一片沉寂。
众将面面相觑,当初您屯兵西市坐视叛军入城攻打承天门的时候可没问过我们的定见,这会儿竟然开端扣问我们的心迹了?
这就是自古以来军队的特质,虔诚只在追逐更大好处的范围以内,所谓的忠孝仁义抵不过好处的驱动,而一军之主帅常常代表了整支军队的好处,以是被奉若神明,言出法随、无有违逆,至于谁是忠谁是奸、谁是正谁是邪……与我何干?
直接说打谁就完了!
李治笑了笑,将尉迟恭扶起,又上前搀扶萧瑀,神采非常竭诚,但言语却埋没刀锋:“宋国公说得那里话?文武殊途,您与鄂国公皆乃本王之肱骨,无分相互。再也莫要甚么说甚么大哥体衰的话语,当初您辅左本王竖起大旗,发誓要秉承先帝遗志、颠覆伪帝改正社稷之时,但是信心满满、英姿英发啊!现现在局势叵测,正需求众卿同心合力献计献策,您老岂能激流身退,将本王弃之不顾?”
自辽东返回关中以后,右候卫在尉迟恭带领之下展转作战、屡战屡胜,固然战损减轻、全军疲累,但此番晋王殿下重赏之下使得士气大振,并且长安守军绝大部分都集合于太极宫,导致城南一带兵力空虚,明知晋王陈兵城下却也抽调不出更多兵力,故而一经开战,右候卫便先声夺人,占有先机,守军兵力贵乏导致城墙防地多处空虚,狼狈不堪。
即便是府兵制也难以摆脱如此臼巢,初始之时或许能够制止军队成为“私军”之能够,但长年累月的运营之下,还是不成能制止的走上“好处共同”之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