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二章 南榜北榜[第1页/共4页]
房俊再度看向李承乾,道:“陛下看到了吧?此等当世大儒,大家钦慕、桃李天下,可眼目唯有一家一姓一派之好处,从未将帝国好处放在眼中、搁在心上,更遑论为了帝国好处做出捐躯。科举乃是为国取士,自应取长补短、全局生长,以江南之文华津润北地之瘠薄,南北同心、协同并进,这才是悠长之道。”
所谓的斗争、让步,争的是甚么?让步的是甚么?
就算到了现在,江南士族也始终自成一体,不管对关陇门阀亦或是山东世家都抱有戒心……
自五胡南下、晋室南渡,天下南北之分日趋较着,即便隋唐两朝一统南北,这平分歧也并非消逝。最为较着的便是当年隋炀帝窃据皇位,不得关陇、山东之推戴,迫不得已多次南下打仗江南士族,意欲得其襄助、节制朝局,可见江南士族之超然物外。
汗青上明朝建立之初开设科举,成果上榜之人皆南方士子,北地士子一败涂地,终究形成南北对峙,差一点使得重生之大明政权堕入内哄……
退一步讲,就算儒家自觉无私至此,也将蒙受全部天下各种学派群起而攻……
如果科举测验一视同仁,数年以后极有能够呈现房俊所言“满朝皆江南后辈”之局面,可那当真是甚么功德吗?
房俊有些不耐烦,他对于颜师古天然尊敬,这是当时驰名的大儒,且绝非后代那些只读之乎者也的冬烘,如论儒学、文学、哲学、史学皆乃当世俊彦,是一名真正的学者。
比方明朝赋税最重的地区苏、松、嘉、湖,撤除以此地之财产充入匮乏之国库以外,更重如果使其不能囤积财产、一方独大,国度之隐患。
唐初之时,萧铣占有江南,尽得本地士族之推戴,坐拥雄师欲与李唐划江而治,即便终究兵败身故,可江南一地之连合可见一斑。
房俊顿了顿,续道:“永嘉之乱,颜盛曾孙颜含随晋元帝渡江,厥后九世,历仕南朝。梁元帝败亡,颜之仪、之推兄弟北迁,分仕周、齐……但是时至本日,琅琊颜氏之后辈依故居住于金陵。颜氏一门家学渊源、儒学正宗,后辈皆才俊,插手科举自是成竹在胸、退隐者众。可一旦科举测验分出南榜北榜,南方士子之名额受限,颜氏后辈天然要蒙受压抑。”
……
李承乾顿时无语,真能那么做我还用你说?
无他,名额罢了。
而之以是设立南榜北榜,撤除照拂北方士子、促进调和生长以外,朱元璋之本意便是根绝南方士子独大之局面,一旦朝堂之上为官者皆是南方士子,而南边世家门阀、地主官绅又夙来互通联婚、通同一气,他这个天子还要不要当?
李承乾一脸难堪,温言道:“二位教员息怒,太尉谏言分出南榜北榜,实是来由充分,或可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