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资金问题[第2页/共3页]
随后叶明在案头放开一张桑皮纸。烛光下,他按照这几天的环境提笔写下“筹银十策”,墨迹在粗糙的纸面上微微晕开。
傍晚查账时,钱谷师爷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卖泥支出八十两,砖窑得银一百二十两,水权筹收了六百两...";
";官府按时价收买石灰,周老爷这';义举';本官会刻在功德碑上。";
叶明放出风声:农户每出一个壮丁助工三日,可抵夏税一斗粮。动静一出,各村青壮簇拥而至。为防偷懒,叶明设想了“联牌计工法”——五人一牌,同牌同奖惩,效力顿时进步很多。
周管家一愣:";是...是有个小窑...";
叶明命人在河堤最显眼处立了块青石碑,刻着“安阳治水功德榜”。捐银十两以上者皆可留名,榜首位置空着,只刻了“待贤”二字。周老爷闻讯,当天就加捐了二百两,非要争那榜首不成。
他点头轻笑,提笔在本日账册讲明旁添了句:";官窑拟分三成利给民工。";
叶明将治水经历编成《安阳水利图说》,详载新式东西制法。每册作价一两,各地州县争相采办。最精美的是书中夹着“安阳特制”的种子袋,买书者皆可试种,引得很多人追加订购。
钱谷师爷急得直搓手:";杯水车薪啊大人!";
新建的水闸旁设了“过船捐”:货船按载重纳银,空船免捐。叶明特地打造了标准量船石——船过石沉,刻度自现,谁也没法作假。所得银钱半数用于保护水闸,反而让商旅更情愿捐输。
第三策:官窑烧造。
叶明抓起一把黑得发亮的淤泥,“上等泥掺香灰,装锦囊卖给城里花匠,冠以';河精';之名。”
围观者投铜钱入水桶,美其名曰“助龙王爷治水”。更妙的是让绣娘们在河堤被骗场刺绣,绣品拍卖所得尽数充公。一幅“安阳河景”的绣屏,竟拍出二十两高价。
第七策:以工抵税。
第一策:河泥变银。
最绝的是叶明提出的";以工代赈";法。城西穷户窟的壮劳力都被构造起来,每挖一方土换三升米。
";替本官谢过周老爷。";叶明嘲笑一声,俄然话锋一转,";听闻周家在城南有座石灰窑?";
衙门前的空位上搭起了凉棚,钱谷师爷正在给十几个富户讲授:“捐银百两得红筹,可优先用水三日;捐五十两得蓝筹,优先两日...”
叶明亲身到周家石灰窑";取经";,返来就命工房起了一座官窑。改进的火道设想让烧窑时候收缩一半,出产的石灰质量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