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七章步姐遇劫[第5页/共6页]
不过,眼下他最担忧的还是步紫萱的安危,“那你们步总现在如何样了?”朱厚照焦急问道。
四是玉澜堂: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修建。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船埠,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断,是颐和园中一处首要的汗青遗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策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天子囚禁于此。是光绪天子的寝宫。
十三是听鹂馆:原是乾隆天子为其母看戏所建,内有两层的戏台,因前人常借黄鹂鸟的叫声比方音乐的美好动听,故名之为“听鹂馆”。咸丰十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改建。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前,慈禧常常在这里看戏,宴饮。
八是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心部位的山腰,修建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修建;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庞大铁梨木擎天柱,布局庞大,为古典修建佳构。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完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九是排云殿:在万寿山前修建的中间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修时改成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管朝拜的处所。“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方似在云雾环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坊、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降低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修建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修建群体。
“差人来是来了,但一听没有扶桑人死就甩手走了,一旦死了扶桑人,那就会引发国际争端,涓滴怠慢不得!而至于死了几个国人,在他们眼中,就如同死了几只蝼蚁普通。”
“甚么?差人?”小生嘲笑了一声。
五是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浊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朝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背景扮装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下台。
颐和园曾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圃,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之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故里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贫乏有机的联络,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天子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间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构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千米的皇故里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水兵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修,改称颐和园,作为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粉碎,烧毁了很多修建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