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今名人传 - 第48章 李白:仗剑天涯,诗酒风流

第48章 李白:仗剑天涯,诗酒风流[第2页/共8页]

书迷正在阅读:

8、诗魂不朽的文明丰碑

在出亡的过程中,李白隐居在庐山。但是,他并没有健忘本身的政治抱负,他巴望能够为国度和群众做出进献。此时,永王李璘的雄师东下,聘请李白下山入幕府。李白觉得这是一个实现本身抱负的机遇,因而毫不踌躇地插手了永王的军队。他但愿能够仰仗本身的才调和聪明,帮忙永王安定兵变,规复国度的安宁。

为了获得更多的机遇和赏识,实现本身的政治抱负,李白开端主动上书名流。他写下了《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和《上安州李长史乘》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表达了本身的政治抱负和才调,但愿能够得达到官权贵的举荐。但是,实际却很残暴,他的这些尽力并没有获得回应,他仍然在宦途上盘桓不前。

公元701年,大唐乱世的天空下,一个不平凡的生命在剑南道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呱呱坠地,他就是李白。关于李白的出世,官方传播着一个奇异的传说:其母在怀胎之时,梦到太白金星落入怀中,因而便有了这个被付与了不凡任务的孩子,取名李白,字太白。这一传说虽没法考据,但无疑为李白的人生增加了一抹奥秘的色采。

荣幸的是,在放逐途中,李白碰到了大赦。乾元二年(759年),因关中大旱,唐玄宗宣布大赦天下,李白也在被赦之列。这一动静让李白欣喜若狂,他仿佛重获重生。他随即顺着长江缓行而下,写下了那首驰名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以其轻巧的节拍和欢畅的表情,表达了他获赦后的高兴和对将来的神驰。在彩云环绕的凌晨,李白告别了白帝城,乘坐着轻巧的划子,逆流而下。他仿佛看到了夸姣的将来在向他招手,心中充满了但愿。

5、安史之乱(755 - 759年,55 - 59岁)

分开四川后,李白来到了扬州。扬州,这座繁华的都会,就像一个庞大的舞台,吸引着无数的文人骚人和商贾旅人。李白在这里纵情地享用着糊口的兴趣,交友了很多朋友,他的豪放和才调博得了世人的爱好。但是,好景不长,李白不久后便卧病在床。在他乡抱病,那种孤傲和无助的感受愈发激烈,但李白并没有被病魔打倒,他仍然保持着悲观的心态,在病中仍然对峙读誊写诗。

十八岁时,李白来往于江油、剑阁、梓州等地,开端了他的游历糊口。他登上高山,俯瞰绚丽的江山;他走进贩子,感受人间的炊火。在游历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谈诗论道,畅谈人生抱负。同时,李白还师从赵蕤学习纵横术,赵蕤的学问和思惟对李白产生了深切的影响。纵横术夸大审时度势、机谋战略,这让李白在思虑题目时更加全面和深切,也为他今后巴望在政治舞台上发挥才调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