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五郊乐章之十一《肃和》[第2页/共3页]
离位克明,火中宵见。
1、逐联赏析
艺术特性
五郊乐章之十一
《五郊乐章·肃和》环绕唐朝祭奠赤帝(火神)的典礼展开,以夏季为时候背景,通过对天文星象、天然景观、时令物产以及祭奠场景的描述,全方位揭示了祭奠活动的持重与崇高。在当代,祭奠赤帝不但是对火神的尊崇,更依托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歉收、国泰民安的夸姣欲望。诗中从季候更替的征象写起,到天然气象的描画,再到祭奠典礼的铺陈,层层递进,深切表达了前人对神灵的畏敬之心,以及但愿通过祭奠获得神灵庇佑、实现人与天然调和共生的朴实理念 。
三联:“木槿初荣,含桃可荐。”
意境
在当代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中,“离位”对应着南边方位,在五行属火,意味光亮、聪明与兴旺的生命力。“克明”二字,既点明南边之位光亮炽盛的特质,也暗含着对天道次序的尊崇。而“火中宵见”描画的是火星于夜幕中闪烁的气象,在传统星象文明里,火星的呈现常常与季候更迭紧密相连,它的升起如同上天通报的信号,明示着夏季的正式到临。这一联以弘大的六合视角开篇,将星象方位与季候更替相融会,“离位”的崇高意味与“火星”的天文征象相互照应,刹时营建出持重庄严、奥秘莫测的氛围,不但为整首诗奠定了祭奠典礼的崇高基调,更揭示出前人对天然规律与宇宙次序的深切认知 。
主题
《五郊乐章·肃和》作为唐朝祭奠文明的艺术珍宝,不但为研讨唐朝宫廷礼节、祭奠轨制以及天文历法等供应了贵重的汗青质料,更以其奇特的艺术魅力,揭示了当代文人对天然、神灵和糊口的深切了解与感悟。它是当代诗歌与祭奠文明完美连络的典范,具有极高的汗青代价和文学代价,值得我们深切咀嚼与研讨 。
次联:“峰云暮起,景风晨扇。”
墨客以凝练而持重的说话,构建出层次丰富的意境。开篇“离位克明,火中宵见”从弘大的宇宙视角切入,营建出奥秘、寂静的氛围;“峰云暮起,景风晨扇”则转而描画细致的天然气象,带来安好平和之感;“木槿初荣,含桃可荐”揭示出夏季的朝气与繁华;最后“芬馥百品,铿锵三变”将场景聚焦于祭奠现场,营建出持重热烈的典礼氛围。整首诗的意境从高远的六合宇宙,到身边的天然风景,再到庄严的祭奠场景,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天然到人文的奇妙过渡,既揭示了天然的调和之美,又凸显了祭奠活动的崇高寂静,达到了天然与人文的完美同一,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的祭奠现场,感遭到那份超越时空的震惊与虔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