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三八章 人为

第一一三八章 人为[第2页/共4页]

“和则两利?如何两利?”

“都督公忠体国,祖某甚是敬佩。但是,都督莫非只考虑一己之抱负,而不考虑麾下之性命吗?莫非都督只考虑要以天下为己任,而不顾及其他身前身后事吗?”

“是。”

承担的任务当然也很重,因为他们是协理营务处部属的为数未几的开源财产。

“呵呵,本都督承蒙祖大帅看重,非常感激,那么对于清虏媾和,祖大帅到底甚么筹算?”

后代很多人或许以为,明朝末年特别崇祯年间方方面面都烂成了那样,必然是没有好的文臣良将。

与其说他们害怕的是清虏的铁骑,还不如说他们更担忧本身侧火线的浩繁友军呢!

在如许的环境下,杨振信赖张得贵会做出精确的决定。

如果没法禁止汗青的宿命,那么他就必须赶在甲申天变之前灭掉清虏。

特别是以崇祯天子对祖大寿的恶感,一旦决斗惨胜结束,恐怕转眼祖家就要被灭门。

并且跟着移民越来越多,把持盐场运营、食盐出售的盐田所,支出一向在增加。

一旦他们本身的主力人马在接下的战役中丧失过大,那么他们很能够会成为蓟辽督师洪承畴嫡派兵马砧板上的鱼肉。

接下来,只要连续斩断其伸向西边的那一条,清虏也就丧失了在辽沈立国的樊篱。

张得贵多少次劝说杨振量入为出,开源节流,但是节流的题目是无解的。

“莫非不会吗?”

“此次解缆之前,祖某听我家大帅特地提起一件旧事,说都督在辽西之时,曾预言清虏伪帝黄台吉在崇祯十五年前后必暴病而亡,现在已然应验,我家大帅对都督非常看重——”

现在,曹文诏已经战死疆场多年,但是曹变蛟还在,仍然是大明军中一员不成多得的虎将。

“说吧。”

“是,确是祖某落了下乘。”

到当时,一无粮食品资,二无战马主子,久而久之,除了投降、北迁或者被灭,他们底子没有别的前程。

对于这个成果,获得的战果与支出的代价,杨振根基上是信赖的。

“若能获得大胜,盛京宫室府库,八旗统统财贿,若皆为我辈武人统统,那天然是皆大欢乐,但是能做到吗?但是一旦是惨胜,我辈关东武人,恐怕转眼间就要落入报酬刀俎我为鱼肉的地步了!”

“当然,掌控贸易边市贸易所得的财帛之利,还只是末节。真正的关头在于,清虏之存续,已是辽西关、宁、锦、义等处十数万军民百姓衣食之所系,也是金海、登莱二镇数十万军民百姓衣食之所系。

就像朝廷密令孙传庭清理贺人龙以往的罪过一样,到当时,毫不会有一个文官士大夫会站出来为他们这些人说话。

“一旦媾和达成,朝廷还不是一样要派设州府流官么?按你所说,那还不如接着打,何必多此一举要寝兵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