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五七章 下场

第一一五七章 下场[第2页/共4页]

当然了,事情已经畴昔,杨振能做的也就只能赐与其家属必然的关照了。

十一月二十九日下午,内阁大臣们与刑部尚书、侍郎们,被告急叫进了乾清宫,为陈新甲议罪。

而新任兵部尚书张国维部部议的成果,还是要召四方之兵前去围歼流贼,并为汝宁得救。

崇祯天子对汝宁府被围并没有那么上心,乃至一度动过干脆放弃汝宁府的动机,毕竟驻守汝宁府城的平蛮将军方国安和左良玉没甚么两样。

但是事已至此,他还如何办呢?

包含陈新第,也一并开释,不予究查定罪。

“不管如何,与虏媾和,乃是军国大事,内阁岂能不与闻?”

但是杨振却从中看到了后代报纸的雏形。

加上此时三边总督孙传庭的秦军主力正驻兵陕州严阵以待,流贼雄师只得掉头南下,十一月上旬剽掠汝州,十一月中旬剽掠南阳,如同蝗虫过境。

李自成、罗汝才、贺一龙、贺锦、袁时中等流贼头子们没法进入开封,也没法向东就食,随即撤围西去。

马绍愉请罪奏折与相干手札送入京师以后,崇祯天子降旨不予究查,仍以其为兵部职方司郎中监军锦州。

崇祯天子面色不快地看了看他,最后啥也没说,又去问内阁其他大臣。

如许一来,对陈新第来讲,到金海镇任职,将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挑选。

实在,崇祯天子下旨正法陈新甲后没几天就有点悔怨了。

谢升这话当然是意有所指。

他之前没往这个方面考虑过,是以底子不晓得在“报房”这类事物,竟然在明朝就呈现了。

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数百名进京赶考的举人和国子监生顶风冒雪,自发齐聚在大明门下,叩阙上书,要求朝廷究治兵部尚书陈新甲暗里与清虏媾和通款之罪。

并且他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持续纠结这个事情了,中州疆场的新局势很快就将他的重视力转移了畴昔。

“自前人臣无交际。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沦陷城寨律,按律当斩。”

不过听了李吉的报告,杨振对他所说的官方抄报房倒是很有兴趣。

孙传庭则率秦军主力在厥后,隔着几天的路程,一起尾随追击,一起光复失地,并收拢各地逃兵。

至于与清虏媾和的事情,也就如许不了了之,全当没有产生过了。

闰十一月初三日,旨意下达,陈新甲被堵上嘴巴,斩于正阳门外贩子之上。

按以平常例,接下来他只要安温馨静的,闭上嘴巴,一年半载以后,风头畴昔了,实在也就没啥事了。

按照陈新甲事发后,沈迅写来的函件,杨振晓得陈氏兄弟两人都是举人出身。

他们打流贼不可,但是祸害百姓,那但是京师闻名,御史言官们都不晓得弹劾他们多少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