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七章 下场[第4页/共4页]
以现在的环境,他的待罪候勘时候必将遥遥无期。
与闻,是参与并体味内幕的意义。
动静传到锦州军前,本来还是坐上宾的陈新第随即被锁拿关押,因为陈新甲的推举而当上兵部职方司郎中的马绍愉当即上了请罪奏折。
“自前人臣无交际。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沦陷城寨律,按律当斩。”
(本章完)
河决开封后,开封周边以及开封府东南部、归德府南部、凤阳府西北部,泛博地区成为一片泽国。
崇祯天子又问刑部左侍郎徐石麒该当如何定罪,徐石麒说道:
面对因循怠惰、毫无担负的满朝文武大臣,他又开端念起陈新甲的好来了。
马绍愉请罪奏折与相干手札送入京师以后,崇祯天子降旨不予究查,仍以其为兵部职方司郎中监军锦州。
不过听了李吉的报告,杨振对他所说的官方抄报房倒是很有兴趣。
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数百名进京赶考的举人和国子监生顶风冒雪,自发齐聚在大明门下,叩阙上书,要求朝廷究治兵部尚书陈新甲暗里与清虏媾和通款之罪。
而经此一事,不但崇祯天子熟谙到与清虏媾和的事情不得民气,暂代兵部尚书一职的张国维也不敢再提此事。
“国法,敌兵不薄城,不杀大司马。”
夹带的手札当中,有写给首辅周延儒的,也有写授予他干系密切的阁老迈学士谢升的。
但是事已至此,他还如何办呢?
实在被下狱以后,陈新甲本该熟谙到事情的严峻性了。
实在,崇祯天子下旨正法陈新甲后没几天就有点悔怨了。
至于与清虏媾和的事情,也就如许不了了之,全当没有产生过了。
内阁首辅周延儒和其他内阁大臣们,一样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今后今后更是事无大小皆请旨而行,没人敢对任何事私行做主或者担负任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