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363章 重炮

第363章 重炮[第2页/共4页]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杨振才算终究抽出了时候,将松山城表里各部将领调集到总兵府协理营务处议事。

比来几个月来,松山城各路官军功德连连,起先是里应外合打退了满鞑子的围攻,获得了朝廷的厚赏。

在明末的这个年代,重型红夷大炮是大明朝这边能够拿得脱手的最强火力,也是山海关外那些死守城池的将士们心目中最大的仰仗了。

特别是此中游击以上武职,都能够称为将军了,比如游击便能够称为游击将军。

这在崇祯年间之前,是很多行伍出身之人穷其平生都难以达到的职位,难以获得的身份。

在他们看来,如果松山城能像锦州城、宁远城或者山海关的关城那样,具有更多守城的红夷大炮,那么一贯欺软怕硬的满鞑子,恐怕也不至于那么放肆,不至于专门摁着松山城打个没完没了了。

崇祯十二年六月十七日上午巳时,总兵府协理营务处议事大堂人头攒动,众将齐聚,新晋的副将张得贵、吕品奇,以及大量新晋的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济济一堂,相互之间相互道贺着,酬酢着,一派喜气洋洋。

杨朝进、方一藻等人到达松山城的当天早晨,杨抖擞为松山城的主帅,自是要全程伴随在侧,陪吃陪喝陪谈天,直到当天深夜。

并且,大明朝暮年从香山澳采购的、为数未几的卜加劳铸炮厂出品的重型红夷大炮,首要摆设在京师,以及山海关、宁远、锦州如许的城池之上。

最后一批到达松山的车队,倒是朝廷拨给征东先遣营的各式火炮,包含京师炮厂自铸青铜红夷大炮两门,大将军炮十五门,佛郎机子母炮六十门。

再接着,就是这一回朝廷对反击敌后的封赏了。

“起来,起来,都起来,落座议事!”

因为就在几个月前的松山保卫战当中,几近全部松山城里的官军,都完整处在被动挨打的状况之下,说他们只要抵挡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一点也不为过。

这个卜加劳铸炮厂仿造的所谓英格兰水兵舰炮,型号大抵上分为三种,此中最大型号即一号重炮,长约一丈,摆设城头,炮口昂起,号称能打十六里远。

杨朝进当日午后到达松山城,而他从京师带来的车马步队里的最后一批,直到当日傍晚时分,才全数进了松山城。

三号重炮,长约六尺,按现在的说法,火炮身管长达两米,守城与野战皆可用,摆设在城头,炮口稍昂,射程能打八里。

固然朝廷的中下阶武官,比如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到了崇祯末年的时候已经烂大街,不值钱了,但是这些武职,终归是朝廷的经制武官身份。

紧接着,就是前不久的西出边外之行,胜利地截获了张家口出来的汉奸商队,带返来的各种物质,更是堆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