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372章 问题

第372章 问题[第1页/共3页]

唯有最后一段话里的几句,他们听明白了,以是一时之间张得贵、潘文茂都开了口,直说比来几日过分繁忙,只等午后得闲,就叫人抬了新炮到东门外试射,看看究竟能打出多远去。

这个时候,大口径臼炮的特性或者说缺点,比如身管短、射角大、膛压小、初速低等题目,不但不再是缺点,反而培养了它的奇特上风。

“就算打出去了,又能打多远呢?”

跟着生铁的万人敌和飞将军的胜利利用,杨振对这类爆炸弹的利用信心大增。

当初杨振道制铁所,提及试造臼炮的时候,只是照着再世为人的一些印象,当着王守堂父子的面儿,双手画圆平空比划了那么一下。

四寸半,约合十五厘米,也就是一百五十毫米。

工匠利用模具锻造球体的空心金属容器,几千年前就能做到了,底子没有任何技术上的停滞或者难度。

此次朝廷拨给松山城两门重型红夷大炮,也让他对将来守住松山有了更大的信心,多少存眷了一下红夷大炮的环境,晓得新到松山的红夷大炮炮口宽三寸三,身长一丈不足,比松山城原有的统统大炮都更大,也更有能力。

但是现在,杨振还是决定要尽早动手处理这个题目了。

二来,除了尽快搞出能用火炮安然发射的着花弹以外,杨振已经没有别的更好的挑选了。

起首是因为现在松山官军弹药厂制造的颗粒火药能力大增,畴昔投送不出去或者投送出去以后有效射程太低的较大弹丸,现在已经能够有力地投送出去了。

与此同时,本来已经掉队于期间的实心弹,却因其弹丸不会自爆、利用更加安然等等身分,长盛不衰,一向占有着支流,直到十九世纪才被完整淘汰出汗青舞台。

“是啊,四寸半,这么大的口径,还真是第一次见,但是有那么大的弹丸吗”

他已经筹办叫制铁所和弹药厂合作,尝试着将铁桶状的万人敌小型化,并且由圆筒状改革成圆球状,从而搞出本身的初级版爆炸弹了。

而杨振之以是勇于提出锻造如许较大口径的臼炮,当然是有启事的,也有他对近况的熟谙和将来的假想在内里。

这类老式爆炸弹,或者说新式着花弹,与依托人力投掷出去的手榴弹,或者明朝守城利用的万人敌、海战利用的龙王炮比拟,除了弹体质料、投掷体例略分歧以外,并没有甚么本色的不同。

杨振先是摆了摆手制止了张得贵、潘文茂的解释,然后接着对王守堂说道:“此时说来倒是我忽视了,新炮射程的事情先不去说它了!转头有了合适的弹丸,再试射也不迟!”

王守堂说出来的这些话,对于伴随在坐的方光琛、张得贵、李禄等人来讲,如同天书一样,固然每个字都闻声了,但却并不睬解此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