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饷制[第1页/共4页]
“凡各哨选定正兵,平时月给底饷一两,战时加饷一两,出征再加饷一两,疆场如有斩获,按例赐与厚赏。”
比如这一次,光是从范毓馨这里得来的赎金这一项,就多达十万两银子,就够他麾下这么多人开支多数年的了。
这就是杨振在重定营制的最后,给各部将领留了一个小口儿,留了一点余地的启事。
那些人,当然会顶着之前杨振给他们的预备队名义,持续存鄙人去,编成一个或者两个辅兵哨,然后一边练习,一边帮助作战,比实机会成熟,或者正兵呈现伤亡今后,随时把他们弥补出来
“关于饷制的题目,这些天来,我也一向在想,我们既然重定了营哨轨制,就该重定一套与它配套的饷制。”
有了九个哨一共两千七百人的先进火器军队,他现在的底气但是足着呢。
但是成果却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感以外,不但没能把满鞑子一举毁灭,反而本身这边十三万明军九边精锐,却几近全军淹没。
杨振说完了营制的题目,算了算,征东先遣营本身编十七哨人马,加上夏成德部、吕品奇部各三哨,七峰山刘万忠部一哨,本身麾下能够利用的战兵,就是二十四哨。
杨振定下了营制以后,见世人都无贰言,便紧接着提及了重定饷制的题目。
同时对于外出交战,也就是跟着上官跑到城外去打伏击战,或者去阻击战,以及履行其他伤害任务的,一样再加饷一两。
实在也不算多,起码与崇祯十四年松锦大战之前,崇祯天子集结到辽东火线,交给洪承畴统领的那十三万雄师比拟,满鞑子这边还少了一万呢!
但是,恰是因为如许,恰是因为有了各哨正兵与辅兵以及军中杂役的辨别和分歧,饷制的题目,也就该提上日程了。
如许做,就是为了以饷银为杠杆,来变更各部官军士卒主动作战的热忱。
正兵与辅兵,与杂役,必定不能是一个报酬,这个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到杨振这里,天然不能例外,要不然,正兵哪有作战的热忱,而辅兵和杂役也就安于他们原有的职位,不思进取了。
杨振军中的杂役,大多数都是他们之前俘虏过来的那些二鞑子老长幼少男男女女,当然另有比来这一批从草原上带返来的那些商队伴计车夫马夫贩夫驼工之类。
之以是他要重定饷制,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考虑以外,另有一点,就是他现在团体上不缺粮饷了。
祖大寿所部辽东镇的边军,向崇祯天子索饷的时候,都是遵循一个正兵每年二十四两计算的。
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饷银,最掉队入了各级军官武将的口袋里,底层的士卒,几近不成能如数拿到均匀每月二两银子的饷银,浅显边军士卒每个月能有一两饷银的实际支出,就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