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728章 实力

第728章 实力[第1页/共4页]

书迷正在阅读: 神耳偷仙,诡变求存

特别是到了夏季今后,在天寒地冻的前提下与更加适应关外气候的满鞑子作战,一旦自军御寒保暖的题目处理不了,那还打甚么仗呢。

但是客岁的辽西边外之行,他们截获了大量山右商队出关买卖所得的数以万计的各种毛皮,此中尤以的整张整张的羊皮数量最多。

至于金海镇的被服厂同一出产制作的夏季礼服,其制式,则是大明鸳鸯战袄与后代棉军大衣的连络。

与此呼应的是,畴昔鸳鸯战袄的圆领设想,也被杨振参照着后代的棉军大衣格式,做了改进,放弃了圆领的设想,而是采纳了与对襟衣更搭配的翻领款式。

包含杨振他们走陆路的火枪兵与掷弹兵们没法全数随军照顾的粮食和弹药,也需求依托海军船队,走海路往火线运送。

而这些东西,当时大部分都被带回了辽西的松山城。

由此而制成的对襟战袄大衣,其御寒保暖的结果不比后代的棉军大衣差,比起老的鸳鸯战袄来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在简便方面,略逊一筹罢了。

有了如许充沛的筹办,杨振率部北长进军的旅途固然翻山越岭辛苦非常,白日行军,夜晚露营,但是军中的士气却一向昂扬向上保持不坠。

那么到了这个时候,被服厂搞不到棉花,当然要利用当时截获的各种毛皮了。

从六月末的征兵令公布,到玄月初新编的各个团营哨队完成根基的练习,两个多月的时候里,征东先遣军的范围和兵力几近翻了一倍。

而本来只要四个哨的炮虎帐,现在则成为一个具有重型红夷大炮四十门、冲天炮已经超越二百门的征东先遣军第一炮兵团了。

崇祯十三年玄月初四日上午,杨振就是带着这支全火器步队,兵分两路,北上东路火线去了。

整张的当然最好,但是琐细的毛皮,颠末缝制连缀而成今后,一样能够剪裁利用。

如果算上杨振这段时候叫人从各营哨队当中遴选出来的精锐士卒构成的侍从卫队,现在全部征东先遣军的气力,已经超越了七千人。

说是征东先遣军,但实在还是之前征东先遣营的范围,只是比以往稍大了一点。

畴昔圆领的设想,露个大脖子,固然有盔甲的护颈遮挡,但在夏季的辽东,盔甲的护颈可没法有效御寒保暖。

不但旅顺北城的冶炼厂、枪炮厂、弹药厂,产能和产量都远远超越了他们当初在松山城的时候,并且之前安设到辽东半岛南端的六十四屯移民,也给他们供应了自有的充沛的良家子兵源。

玄月上旬的辽东半岛,气候已然开端转冷,固然正中午分秋高气爽阳光仍烈,但是一早一晚,已然露水湿重,霜寒透甲衣了。

当年杨振他们在辽西边外东蒙草原上截获的山右大商队,就照顾有多量量的土棉布布料以及数不清的羊皮兽皮和毡帐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