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钢铁大亨 - 第1234章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第1234章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第1页/共3页]

遵循熊廷弼的搞法,建奴如果没了,去那里发财去。

刚才张道浚的一句话,杨凡就甚么都明白了。

但是奇特的是,熊廷弼被弄下去了以后,大明开端了奇葩的打法。这类打法前无前人后无来者。而这类打法就是这位帝师做的第三件事,构筑关宁锦防地和组建关宁军。

杨凡表情不好,不是因为天子不提封侯的事情了。而是他对大明的宦海完整绝望了。大明老是一次次的革新他认知的下限。

他第一次主政辽东,采纳的军事摆设,是一个完整的防备体系。既有沈阳、辽阳、开源、铁岭等坚毅据点都会为依托,同时有矫捷马队体系静态防备。大纵深防备,以战为守,战守转换。把努尔哈赤搞得,束手无策,只能冬眠。

毕竟他是一个不成多得军事人才,说不定哪天搞砸了,还得用他呢。

第一件事,为体味决财务困难,他提出了辽饷。这是中原汗青上厘金税的始作俑者。把战役税分摊在田亩上,让最底层的自耕农来承担沉重的军事税负。这类操蛋的税负,从天启年间一向收到1931年。

这三件究竟在就是一件事,就是为了走修墙线路。把战役变成搞工程。只要如许才气好处最大化。

此时已经是下午,这里纬度高。太阳下山的早,阳光把远处的大青山和城楼金碧光辉的归化城,晖映的一片金光。

不是明朝军队打不了仗,而是厥后的军事战略底子就胡来。不然一样的前提,熊廷弼为甚么玩得转,王化贞就全都搞砸了。

响鼓不消重锤,有些事情一点就透。聪明人说话不消明言。

本来他诚恳在故乡呆着,渐渐的淡化出朝廷视野也就没事了。

但是,大明一年的财务支出才四百万两,他亲手建立的关宁锦防地,一共花了300万两的修建用度。别的每年保护城堡也要80万两。还要一年五百万两军费养着关宁军。

听了张道浚的话,杨凡沉默很久,放下了茶盏,站了起来。

兵戈的钱,绝大多数都会花到疆场上。搞工程的钱,花到那里去了谁晓得。是兵戈捞钱多,还是搞工程捞钱多。东林诸位君子天然是算的明白这个账的。

而辽饷是公认的,最后导致大明垮台的启事之一。天灾、天灾、边患瓜代之下,几千万两白银的分摊,完整的压垮了农夫的脊梁。

那位久负盛名的帝师,身前身后享有着明末几近全数的盛名。乃至清朝在编修明史时,独一伶仃为他做传。对他的评价非常之高,几近成了完人。

汗青上有的人,活着的时候,权力掌控住了,但是骂名也起来了,如许的人就是秦桧那种。为了实惠,支出了浮名。

而他们东林搞得这个30千米宽,185千米长的防地。每年都要花掉让财务停业的钱。从天启朝一向到崇祯垮台。足足二十年。把大明的血都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