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粗粮换细粮[第3页/共3页]
这个活动大抵就是老爷说过的促销啦。这点丧失还是很值得的。
同业都在看他家的笑话。
如果杨凡在这里,当然要笑他们。
“目前先卖五十一斤,今后视环境涨价到一百一斤。”
“啥!这么贵,如何会有人买。”孙杏傻眼了。
北方不产米,都是漕运过来的江南米,一担小米一钱五分银子,一担白米五钱银子,就是陈粮白米也要三钱银子。
另有好多的人列队兑换,估计他们吃了一次以后就不肯意再来兑换了,这类白米还没小米苦涩适口呢。
龚祖三一声令下,当天就有上百车的小米被送到了兴禾粮店。
一斤换一斤,老板没疯吧。
陈留材辩驳道:“这米固然没见过,但米粒短粗浑圆,较着是粳稻,这是北方米的特性,暹罗米和交趾米,乃至吕宋米都是籼稻,米粒颀长,这是不成能混合的。不成能是外洋来的。”
是的,粮价看涨,统统人都看到了,但是,不是粮价涨你就能赚到钱的,因为进货的订价权不在你手里。
中医上有一种说法,汉人这小我种,最滋补的就是五谷,其他肉甚么的都不滋补。
王怀问道:“会不会是外洋来的交趾米或者暹罗米”
这是当代的双季杂交水稻,化肥农药催出来的,产量上去了,味道吗,就不要抱太大的但愿了。
阿谁姓杨的小子,不晓得那边冒出来的,开了家范围不算大的铁厂就不晓得天高地厚了,竟然敢向粮食行业伸手,呵呵,此次不把他的粮店搞关门,就把姓名倒着写。
当晚瑶光就把小米传送了畴昔。
孙杏傻眼了,最好的山西小米到顶了才二十一斤,普通十块钱一斤的就很好了。这个竟然卖五十一斤。
统统人都傻了,这些人没有发癔症吧。
事理很简朴,谁也不但愿本身是饿死的那一个,都会冒死的去抬价抢购。
“贵,哼,今后另有更贵的呢,你尽快注册一家公司,就叫兴禾农产品,就做兴禾保藏的全资子公司吧”
可粮食商会掺合出去性子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