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钢铁大亨 - 第722章 勋贵会议二

第722章 勋贵会议二[第1页/共3页]

吴允诚的三儿子吴管,靠本身的军功,获封广义伯,传了两代,绝嗣。

厥后四川西部的,藏人诸部兵变。他在四川和云南对西藏和康藏、松藩的耐久战役中,屡立奇功,慢慢升迁。前后升任摆布参将,再进北直隶都批示同知,镇守密云。宣德七年候,再讨伐松藩,升副总兵,总兵。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这一家人里,真正为顶级勋贵圈子承认的,就是在京的恭敬候一系。恭敬候是吴家个人的总代表。

怀远侯第十代,常胤绪。常遇春的子孙。万历九年八月壬寅袭,累领南京军府。崇祯三年十月加太子太师。十三年蒲月卒。他以后又传两代。第十一代,常明良。第十二代,常延龄。崇祯末袭。明亡,“身自灌园,萧然布衣终老。”是大明勋贵中独一的善终。

他身后,他的儿子吴克忠,原名答兰。原籍北直隶顺天府(今北京市)。永乐十六年(1418年)仲春,袭爵恭敬伯。洪熙元年(1425年),进封恭敬侯,获世袭诰券。

第二个坐位是定西侯蒋维恭。

后于永乐三年七月,率所部自塔滩归附明朝,明成祖朱棣赐其汉名吴允诚,初授右军都督佥事,屡立军功,为明成祖重用,册封恭敬伯。

吴家因为是处所豪族,河西的处所,地理和民族身分非常庞大,朝廷需求本地豪族的支撑,以安定处所统治。明清两代天子多有拉拢。六百多年多与皇室攀亲。是长盛不衰的皇亲国戚。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土木堡事情,吴克忠与其弟吴克勤均战死于宣府,追赠邠国公,谥号忠勇。

在河西走廊这条中西交通大动脉上,吴家就是本地最大的权势。

吴允诚的宗子吴克忠(达兰)袭爵恭敬伯,后升为恭敬候。

到了宣宗朝,朱瞻基征交趾和北伐蒙古,他积功升为批示佥事,掌彭城卫事(和锦衣卫批示佥事、领锦衣卫事一样,是实权官)。

而活到明朝末年的贵族一共有67名(不含南明册封的)。

第八代吴惟英,吴惟业之弟,袭年无考。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仲春归天。卒于明亡前夕,其子袭爵未及,明亡。

第一个坐位,恭敬侯第六代吴汝胤。这一家是归降的蒙前人。

考其爵位持续到明朝末年的只要恭敬侯(吴允诚)、清平伯(吴成)、南宁伯(毛胜)、东宁伯(焦礼)、怀柔伯(施聚)、伏羌伯(毛忠)、武平伯(陈友)7家。

到本日恭敬候已经传了六代,此时的恭敬候是第六代吴汝胤,吴继爵之子,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袭爵。崇祯四年(1631年)归天。

第三代蒋琬构筑北京外城。第四代蒋骥掌管京营,共同于谦,把京营改组为十二团营。其他几代,多次任职提督京营绒政,即京营总批示官。是把握京营实权的几个家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