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名古屋城下的陶笛声[第1页/共2页]
“接着!” 病笃的陶匠用尽最后一丝力量,将手中的陶笛朝着王越奋力抛出。王越本能地伸手腾空接住,就在这一刹时,陶笛因高温刹时炸裂,飞溅的瓷片如暗器般划破他的脸颊,殷红的血珠滴落在陶片的十六瓣菊纹上。奇特的事情产生了,那本来规整的纹路俄然扭曲变形,垂垂变幻成朝鲜独立旗的太极图案,仿佛在这一刻,汗青的力量被完整唤醒。
总攻当夜,三百架 B - 29 如庞大的钢铁飞鸟,整齐地掠过名古屋上空。燃烧弹坠落时收回锋利的吼怒声,如同灭亡的乐章。在这震耳欲聋的声响中,王越仿佛闻声全城的陶笛在共振。那些被德川家康弹压在光阴长河中的朝鲜陶工亡灵、琉球匠人的精魂、九州矿工的无尽怨气,现在都在这激昂的音浪中被唤醒,它们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猛地翻开地下工事的顶盖。
日军守备队如潮流般冲进防浮泛,陶匠眼中闪过断交的光芒,他用尽满身力量,猛地撞向一旁熊熊燃烧的窑炉。刹时,两千度的陶浆如决堤的大水般倾泻而出,最前面的日军兵士遁藏不及,被滚烫的陶浆刹时浇铸,痛苦地扭曲着身材,转眼之间便化作了一尊尊狰狞的俑人。王越在劈面而来的热浪中,惊诧地瞥见陶笛内壁的针孔图开端发亮,那些本来看似毫无规律的孔洞,现在竟与九州千人针的刺绣完整符合,它们投射在墙上的光影相互交叉,垂垂勾画着名古屋地下弹药库的立体剖面,每一处细节都清楚可见。
跟着夜幕来临,本来就满盈着焦糊味的氛围愈发浓厚,夜风如同一个无形的恶魔,裹挟着这股刺鼻的味道,肆意地穿过城墙的孔洞,收回如鬼哭狼嚎般凄厉的哭泣声。随行的朝鲜爆破手本来正专注地检察四周环境,听到这声音,身材猛地一僵,眼神中尽是惊诧:“这不是风声...... 是《阿里郎》!” 那熟谙的旋律,在这烽火纷飞的夜晚,显得格外诡异而又充满力量。世人刹时警悟起来,循着这如有若无的乐律,谨慎翼翼地摸到城墙根一处坍塌的防浮泛。
当意味驰名古屋城严肃的金鯱瓦从燃烧的天守阁坠落,收回沉闷的声响时,一块未熔化的陶片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终究插进护城河的淤泥当中。细心看去,上面用针刻薄着终究坐标:东京皇居地堡通风口,昭和二十年八月十五日中午,仿佛在预示着一个期间的闭幕即将到来 。
“少帅,这陶土掺了九州煤矿的煤渣。” 工兵小山东捧着破裂的陶片,靠近细心检察,指腹不谨慎被锋利的陶片边沿割破,殷红的血滴落在陶片上,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奇与凝重,“里头混着...... 人骨粉。” 这话一出,四周的氛围仿佛刹时凝固,世民气中涌起一股寒意,难以设想这些陶土背后埋没着如何残暴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