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芙蓉镇[第2页/共4页]
芙蓉镇,本名王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属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永顺县,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汗青的古镇,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小背篓,闲逛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这是宋祖英歌里朴素风情的吊脚楼。吊脚楼,土家语称“咧嘎”,是土家群众居住糊口的场合。因为好地毕竟是有限的,聪明的土家人按照地形,或傍山而建、或立水而居,为增加居住面积,在屋子的上面撑起了吊脚。
“毛古斯”1959年被中心民族官方跳舞考查团认定为“中国当代戏剧跳舞的最远泉源”,是“研讨中国当代戏剧跳舞的活化石”。
公元910年,彭士愁建立土司王朝,定都溪州王村,修建“酋阳宫”,统领湘、鄂、渝、黔20余州。公元1135年,土司王彭福石迁都永顺老司城,“酋阳宫”成为历代土司王避暑休闲的行宫。这是中国汗青上最长的少数民族王朝,土司王朝818年,共有28代35位土司王继位。
在土司王统治期间,这里一向是兵士们的营房地点地。
2
毛古斯舞
芙蓉镇大瀑布——缔造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汗青的古镇,也是一个山城,原名王村,位于酉水之阳,距县城48千米。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互市港口,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佳誉。现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属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最早有一名土家青年单独下山去学习农耕技术,学成以后急于赶回盗窟传授,满身衣服被山林中的波折撕扯成碎片,等他回到盗窟时,正逢土家过年,跳摆手舞。他一看本身衣不遮体,便躲在茅草丛中旁观,不料几个小伙子在茅草丛里发明了他,他只好急中生智扯下干茅草披在身上,插手到人群中去,并且手舞足蹈,用跳舞的情势向乡亲们传授农耕技术。土家后报酬了记念这位农耕先祖,每逢还愿或祭祖等活动时,都要演出“毛古斯”。
2008年9月28日,首届“中国湘西芙蓉镇·土家属毛古斯文明节”在芙蓉广场停止。
据本地的王姓谱书记录,好久之前,有一批报酬避秦朝战乱,一起沿沅江渡水而上,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个石洞安息,见洞内有一些长发赤脚,披兽发,发声如鸟兽语的人。
溪州铜柱是研讨土家属当代汗青的首要文献,土家属人视铜柱为神物。原立于下溪州故城,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度重庇护文物。1969年,酉水下流凤滩水库建成,铜柱处于淹没区。经国务院批准,于当年11月将铜柱迁至王村,使千年古镇更加熠熠生辉,现存风俗风景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