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至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第8页/共21页]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写完后,元妃笑着对姊妹们说:“我向来才情不敷敏捷,也不善于吟咏,这一点mm们向来都很清楚。彻夜只是勉强对付,不孤负这美景罢了。今后有闲暇,我必然会补写《大观园记》和《探亲颂》等文章,来记录本日之事。mm们也各自题一匾一诗,不管才调凹凸,临时写成,不要因为我的微薄才学就有所拘束。并且很欢畅宝玉竟然晓得题咏,这倒是出乎我的料想。这园子中的‘潇湘馆’‘蘅芜苑’两处,是我极其爱好的,其次是‘怡红院’‘浣葛山庄’,这四大处,必必要有特别的章句题咏才好。之前所题的春联固然不错,但现在要再各赋一首五言律诗,让我当场考校一番,才不孤负我自幼教诲他的一番苦心。” 宝玉只得承诺,然后下去本身构思。
此时,林黛玉没能发挥本身的抱负,内心很不痛快。她见宝玉单独作四首律诗,费了很多神思,心想何不为他代作两首,也能免得他有些考虑不全面的处所。这么想着,她便走到宝玉的案几旁,悄悄问:“都写完了吗?” 宝玉说:“才写了三首,还差‘杏帘在望’一首。” 黛玉说:“既然如许,你只誊写前三首就行。等你抄完那三首,我也替你把这首写好了。” 说完,低头想了想,很快就吟成了一首律诗,写在纸条上,搓成个纸团,扔到宝玉面前。宝玉翻开一看,只感觉这首诗比本身作的三首高出十倍,喜出望外,赶紧工致地誊写下来,呈了上去。贾妃看到的诗是如许的:
贾珍先去园子里告诉世人。正巧,比来宝玉因为思念秦钟,一向郁郁寡欢,贾母常常让人带他到园子里玩耍。此时宝玉也刚进园子,俄然瞥见贾珍走来,贾珍笑着对他说:“你还不出去,老爷顿时就来了。” 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和小厮们,仓猝往园外跑去。刚转过弯,就劈面碰上贾政带着一众客人走来,想躲也来不及,只好站在一旁。贾政比来传闻私塾先生奖饰宝玉特别善于对春联,固然不喜好读书,却在这方面有些别样的才情。明天偶尔碰到这个机遇,便让宝玉跟着一起。宝玉只好跟在前面,还不清楚到底是如何回事。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骚文采胜蓬莱。
“蘅芷清芬” 赐名为 “蘅芜苑”。
一时候,四周静悄悄的。俄然,一对身穿红衣的寺人骑着马缓缓走来,到了西街门上马,把马赶出围幕以外,然后垂手站在西边。过了一会儿,又是一对,也是如此。不一会儿,来了十来对,这时才模糊约约听到纤细的音乐声。只见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的仪仗呈现,另有效金子装潢的提炉,内里焚着御香。接着,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呈现,前面跟着穿戴冠袍带履的人。又有执事寺人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物品。一队队人马走过以后,前面才是八个寺人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的版舆,缓缓前行。贾母等人赶紧在路旁跪下。早有几个寺人飞跑过来,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版舆抬进大门,进入仪门后往东走,来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拿着拂尘的寺人跪着请贾妃下舆换衣。因而,版舆抬入门内,寺人们退下,只要昭容、彩嫔等引领着元春下舆。只见院子里各色花灯光辉夺目,都是用纱绫扎成的,非常精美。上面有一盏匾灯,写着 “体仁沐德” 四个字。元春进入室内,换好衣服后又出来,登上舆车进入园子。只见园子里卷烟环绕,花彩缤纷,到处灯光相互映照,不时传来轻柔的音乐声,好一派承平繁华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