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嘉山之战[第2页/共3页]
【郭子仪采纳颓废战术,白日扬威,夜晚袭营,使叛军忙于对付,没法歇息,人困马乏。】
作为大唐王朝铁军统帅的他们,看到天道盘点中这等局面的时候,他们是真的想不出,这场兵变为何需求打上数年之久了。
“郭子仪与李光弼领兵,看起来也不像是笨拙之人呀!!”
“另一部则是由史思明统领,用于攻打与光复河北各郡。”
唐邢国公苏定方:“都已经这等局势了,叛军一点上风都没有了,这类局势之下,还需求打上数年?”
【史思明在溃乱中跌上马来,披发赤足,拖着断枪,狼狈逃回虎帐,随即逃往博陵。李光弼带领河东军,乘胜进围博陵。】
【郭子仪和李光弼追击围困博陵,因给养不敷撤围。史思明反击,郭子仪以精锐马队断后,在沙河与叛军苦战,并胜利击退史思明。】
唐卫国公李靖:“叛军被郭子仪赶出河东之地,此时的郭子仪领朔方军南下,将在常山对峙的叛军史思明所统领的精锐叛军击败,安定兵变,不就是指日可待之事?”
【以后设下战略,派一部陌兵器在嘉山暗藏,又用近百辆马车出城诱使叛军截击,叛军觉得是粮草辎重,公然来劫。
安禄山起兵造反时的势头固然非常狠恶,将大唐王朝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嘉山之上的唐军见状士气大振,一同从山上如潮流普通冲杀而下,直接冲开敌阵,叛军大乱。】
【叛军攻山无果后安营。半夜,郭子仪与李光弼派兵四万,分两路出城停止埋伏,拂晓前完成摆设。】
【郭子仪光复云中郡,收到李光弼的求援后,当即就率朔方军经井陉道与李光弼汇合,唐军兵力达十余万。】
“若巴东军尚在,吾岂能让东吴军队安然撤走?”
【两军遂即向九门县建议打击,两军在城南大战,最后叛军大败,史思明领兵南退,唐军光复九门、藁城等十余县。史思明前后退守赵郡、博陵。】
但是天道盘点的汗青事件,是已经在天道汗青过程当中,产生过的事情了。
【最后嘉山之战唐军大胜,斩首四万级,俘千余人,获战马五千匹。】
真如果让他们骂后代的唐玄宗李隆基,他们还真不敢,毕竟唐玄宗李隆基在后,还是初创了一个盛极繁华的开元乱世。
唐河间郡王李孝恭:“叛军最精锐的军队,应当被分了两部,一部应当在洛阳与陕郡之间,用于防备潼关的20万唐军。”
魏王曹操:“三千多的守军,死守六十多天,击退四万叛军这不算多诧异,与孙权小儿比起,还是差远了。”
【而郭子仪,当即清算兵马,欲带领朔军方北上,趁胜攻取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