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宁烽火:税乱、边患与权斗[第3页/共6页]
应天皇宫里,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奉天殿一片寂静厉穆,庞大的朱红色立柱耸峙两旁,柱上雕镂的金龙气势汹汹,殿顶藻井精彩繁复,中心的轩辕镜披发着冷冽的光。朱元璋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之上。他鹰隼般的目光紧盯动手中各地呈来的奏章,眉头舒展。自蓝玉案后,朝廷高低风声鹤唳,他大力整治吏治,对藩王的管控也愈发严苛。
[场景过渡]:奉天殿里的严肃与严峻氛围,跟着殿门的缓缓封闭被临时隔断。而现在,在悠远的大宁,轻风悄悄拂过王府的檐角,带来一丝别样的安好,却也埋没着澎湃的波澜。大宁王府中,朱权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腰间束着一条白玉带,愈发衬出他身形的矗立。只见他剑眉舒展,眼神中尽是忧愁,满心机考着破局之法。
不久后,赵渊进宫向朱权汇报练兵打算。朱权坐在书房东位,神采专注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待赵渊说完,朱权开口道:“赵将军,练兵之事干系严峻,不但关乎大宁安危,更关乎朝廷对本王的观点。你这打算甚为全面,只是在履行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循朝廷规制,不成有涓滴懒惰。现在朝廷对藩王军队管控极严,稍有差池,便是大祸。”赵渊拱手施礼道:“王爷放心,末将定当尽力以赴,确保练兵之事顺利推动。只是新标准中对火器利用和兵法研习的要求颇高,需求更多的资本和时候,还望王爷能赐与支撑。”朱权思考半晌后说:“本王会从王府库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火器和兵法。别的,可遴选一些聪明的兵士,送往应天学习最新的军事理念,学成返来后再传授给其他将士。”赵渊再次施礼,感激道:“王爷深谋远虑,末将定不负王爷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