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封群臣[第1页/共3页]
重新测量官方地盘、清查藏匿户口,充公寺院僧侣的田产,将无主荒地收返国有;
处所文官,如汪广洋、杨宪等人,别离被授予“总督本省处所,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之职,以代替本来授予他们的“本省平章政事”。
“啧……不急,再等等吧,现在各项轨制方才落地,还没有稳定下来,比及来岁开春,机会成熟了,孤再考虑对外用兵之事。”
先是下诏,拔除元朝的《大元通制》、《至正新格》。接着雇用四方文士进入翰林院,以胡惟庸为总修撰官,参考历代律令轨制,重新修撰了一部新的法典,起名为《大中律》。
统统参军的家庭,赋税和徭役一概减免。后代进入官办黉舍读书,不收学杂费。兵士因伤退役者,每月有牢固抚恤金。普通退役者,拨给公田二十亩。
遵循各大将领资格和功劳的分歧,徐达、常遇春、花云、汤和、冯国胜五名将领,因为功劳卓越,全数受封为侯爵,并被任命都司大元帅、多数督;
重开科举,每三年停止一次测验。测验内容,亦不拘泥于儒家典范,对兵学、律学、算学相干内容,一样非常正视。
自宋朝以降,甲士的职位一向非常低下,被官方视为贱业。为了窜改这类民风,郭洺拔除了军户世袭轨制,凡参军兵士,皆以条约左券为准,入职发给军饷,到期退役;
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任命胡惟庸为武英殿大学士、应天府府尹、掌兵部事;
上述各种行动,每一项皆耗时耗力,想要顺利推行,天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政治方面。
以上是文官的授职。
活着的将领封赏结束,那些已经战死的将领,比方胡大海、郑遇霖、耿君用等人,郭洺也没有健忘他们的功绩,一一追封为侯,荫其子孙三代。
把持统统盐场、矿场、酒务的运营权,实施国度专卖;
民生方面:
加强行政羁系,峻厉打击贪腐民风,凡涉案赃官,分三等措置。一等全族受诛。二等本人处以极刑,全族贬为仆从。三等降职为民,抄没产业。
以三十税一的比例,征收赋税,尽量减轻百姓承担;
拔除元朝推行的纸币“至正交钞”,锻造“大中通宝”平钱、折钱,稳定官方物价;
再以后,郭洺开端集合精力,于本身的辖区以内,推行各项利国利民的政策——首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民生、教诲五个方面动手。
“等他们两边鹬蚌相争,打得两败俱伤之际,就是我们脱手之时!”
打消蒙古、色目人的民族特权,将这些民族的政治职位置于汉人之下。凡选官任职,皆以汉人后辈优先,其他民族次之;
推行“士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轨制,以铁腕手腕,按捺地盘兼并;